融合与创新——水印丝网版画的特质与表现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丝网版画进入中国,在建立包括丝网在内的中国创作版画独特的语言体系的愿景驱动下,通过广大版画创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创新,水印丝网版画孕育而生。传统的中国水印文化,怎样通过现代丝网版画媒介延伸,达到形式语言与内在意蕴的完美结合,呈现独特的、鲜明的民族性艺术。从中国水印文化与丝网版画媒介结合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段、作品表现、媒介特质、艺术规律等因素着手,对我国水印丝网版画进行一个宏观的梳理,探究其表现形式对中国审美的精神脉络的传承,对现代创作版画技法、观念的采纳,以及对独特而丰厚的传统水印版画技法资源的有效利用。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水印丝网版画诸多艺术表现语言有进一步的诠释和展开。在文章结尾部分,笔者又根据以上研究对中国水印丝网版画做出了思考与展望,结合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使更多的版画工作者们对中国水印丝网作品的创作特色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挖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亚历山大·格里戈利耶维奇·阿鲁秋年是亚美尼亚著名作曲家,他的《降A大调小号协奏曲》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小号协奏曲之一。这部创作于1950年的作品与海顿、胡梅尔的小号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