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分离和分析化学混合物的各种色谱法中的一种,历经数十年的不断改进,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日趋完善。自《中国药典》收录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之后,该方法应用于药品检测的比例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主流的分析检验手段,而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反相色谱法(RP-HPLC)。本论文针对目前《中国药典(2015版)》没有收录的两个原料药品种利伐沙班和恩替卡韦,考察不同化学性质的样品在RP-HPLC分析方法中的区别,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业化生产中质量控制方法的开发研究,也更有效的建立实用的测试方法。本文第一部分为“利伐沙班(中性样品)中控方法开发”。原料药利伐沙班是由拜耳公司(德国)研发的一种抗凝药,这种抗凝药是对Xa因子具有生物活性的选择性抑制剂。本实验采用了RP-HPLC法,使用C18色谱柱,利用样品为不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中性样品,针对起始原料及工艺中产生特有的三个杂质及利伐沙班含量,进行检验方法的开发考察,以求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监控产品性质。结果:对利伐沙班含量及三个杂质的测定方法专属性好,主成分峰在0.054-2.718?g/ml的线性范围,3-吗啉酮在0.053-2.670μg/ml范围内、杂质Ⅰ在0.051-2.548μg/ml范围内、杂质Ⅱ在0.051-2.571μg/ml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线性关系良好,并确定了三个杂质对利伐沙班的响应因子。定量限和检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达到满意的要求,该方法的分离度好,耐用性强,方法简单易操作,达到了作为中控方法的预期要求。本文另一部分研究内容为“恩替卡韦(离子化样品)主成分和杂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原料药恩替卡韦是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针对乙型肝炎(HBV)研制开发的抗病毒新药,在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强大的抗HBV功效。目前该药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一线用药,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在方法开发过程中,通过研究缓冲液的浓度、紫外检测波长、梯度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柱温等参数,从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以及容量因子等指标进行评估,寻找合适的测试条件。最终,采用RP-HPLC法以梯度淋洗的方式测定恩替卡韦含量以及非对映异构体ET-d1、ET-d2和ET-d3、以及相关杂质A、B和C的含量。该方法选用C18色谱柱,以含0.3ml三氟乙酸的水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设定254nm为检测波长,25度为柱温。恩替卡韦在0.061-0.61μg/ml溶液浓度范围内,ET-d1在0.063-0.627μg/ml溶液浓度范围内,ET-d2在0.058-0.582μg/ml溶液浓度范围内,ET-d3在0.060-0.597μg/ml溶液浓度范围内,杂质A在0.061-0.606μg/ml溶液浓度范围内,杂质B在0.061-0.606μg/ml溶液浓度范围内,杂质C在0.060-0.603μg/ml溶液浓度范围内,色谱峰响应值与峰面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约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5.3%、96.8%、94.6%、100.7%、101.0%和99.1%,RSD%均小于2%(n=6)。方法的专属性良好、重复性高、准确度可靠,为系统地建立其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