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香烯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

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人类生命中最致命的杀手之一,而且彻底治愈癌症的方法仍然难以捉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裸药或常规细胞毒性药物在传统药物传递体系未达到特定的部位之前药物泄漏产生的强烈毒副作用。在癌症治疗中克服传统抗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此,构建一种能够靶向杀死病变细胞克服不良反应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将酸敏感聚合物与纳米材料载体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脂质药物传递体系。将水溶性较差的药物溶解并包封在固体载体中,达到控制药物释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效果。本研究以β-榄香烯(Ele)为模型药物,制备具有pH刺激响应的以聚丙烯酸(PAA)封端大分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纳米载药递送体系。该体系有效结合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固体载体和自微乳给药系统两者的优点。MSN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结构,可控制的形态以及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常被应用于癌症治疗。表面被聚丙烯酸包裹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pH酸敏感性,不仅增加了细胞对药物的摄取,而且其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中性环境)性质稳定。只有在酸性条件下容易被分解,使药物在酸性环境的肿瘤部位才能发挥疗效,从而解决了药物多药耐药性的问题。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β-榄香烯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为最优处方制剂及体外释放试验的研究提供依据;考察不同辅料对模型药物的溶解效果,初步筛选出提高模型药物溶解度的适宜辅料;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对处方工艺进行考察,并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工艺的内部因素进一步的筛选;最终确定了β-榄香烯自微乳最优处方为:β-榄香烯(21%),肉豆蔻酸异丙酯(16%),聚氧乙烯35蓖麻油(42%)和1,2-丙二醇(21%)。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对影响处方制备的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利用可乳化油法进行最优处方的制备,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的微乳形貌为类球形,分散性较好,粒径较均匀,平均粒径为25.61±1.8 nm,多分散系数为0.12±0.01。其测试结果与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结果一致。通过初步物理稳定实验,得到的样品的平均粒径与分散情况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制剂稳定性良好。通过固体载体吸附法构建pH响应型的固体自微乳给药系统。选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结构导向剂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作为硅源,在适当的实验环境下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硅烷修饰法制备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然后对载药后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达到pH响应的效果。自组装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规则孔道结构,通过氮气吸附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和介孔孔径均较大。利用载药量试验、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均表明聚丙烯酸成功搭载到载药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形貌上观察其均为类球形,粒径大小均匀且分散情况良好。利用透析袋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Ele/MSNs-PAA具有pH酸敏感性,能够实现靶向释药。这有利于Ele/MSNs-PAA有效携带药物至酸性环境的肿瘤部位,从而减少其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释放,大大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利用小鼠考察了β-榄香烯悬浮液组,SMEDDS制剂组和Ele/MSNs-PAA制剂组的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SMEDDS制剂组和Ele/MSNs-PAA制剂组的t1/2α分别为10.88±1.83 h和8.246±2.06 h,这比β-榄香烯悬浮液(48.78±3.56 h)短约5倍。从中得出结论,与β-榄香烯悬浮液组相比,SMEDDE制剂组和Ele/MSNs-PAA制剂组能迅速分布渗透到组织中。就AUC和Cmax而言,β-榄香烯悬浮液的AUC和Cmax值(分别为28.75±2.14 mg/L*h和4.792±5.42 mg/L)均低于SMEDDS制剂组(65.20±2.27 mg/L*h,9.792±4.41 mg/L),SMEDDS的AUC和Cmax值均低于Ele/MSNs-PAA制剂组(分别为102.29±2.84 mg/L*h,15.01±3.09 mg/L)。这些结果表明,在SMEDDS制剂组和Ele/MSNs-PAA制剂组中β-榄香烯的吸收优于β-榄香烯混悬液组。证明本课题设计合成的制剂的稳定性高且可实现体内可控式给药,从而有效提高β-榄香烯的生物利用度。
其他文献
在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中,化学抛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在金属精加工、金属样品制备、提高金属表面光洁度、平整度及装饰效果等方面,化学抛光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通过化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深刻批判私有财产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的科学设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这一设想进行了经典论述。改革开放之前,理论界依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相关阐释而对“重建个人所有制”有着较为一致的认识,即认为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是指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改革开放以后,基于对改革方向存在不同主张等原因,学术界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其中涉
研究背景及目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ncRNA与人类的
地名商标正当使用不仅系对地名商标权利的一种限制,也是对公共资源使用自由的一种维护,同时还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与他人地名商标相似的标识描述自身产品或服务但不构成侵权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对巨噬细胞抗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marneffei,TM)作用的影响及对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Toll-like Receptor2/4,TLRs2/4)通路的影响,探讨HIV损伤的巨噬细胞TLR2通路在巨噬细胞抗TM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了体外研究的方法,利
重金属的环境健康风险是决定污泥土地利用以实现其资源化的关键,汞作为重金属元素之一,其可转化为生物累积性和脂溶性极强的甲基汞。而关于污泥甲基汞在处理处置尤其是高级厌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非运动行为学方法的构建,探讨经MPTP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食蟹猴模型的非运动症状,进而评价普拉克索对该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10只(年龄15±1.5岁),其中5只为慢性帕金森模型(颈内动脉注射MPTP辅以静脉小剂量注射建立PD模型)、5只为正常对照。建立评价非人灵长类动物非运动的行为学方法,包括延迟样本匹配实验(the delayed matching
随着国际逃避税现象日益严重,各国对于由此带来的税基侵蚀、税收不公平等现象深恶痛绝,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对国际逃避税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的重要性,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制度在这一背景之下蓬勃发展。近年来,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制度发展迅猛,但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的力度越大,纳税人权利的保护程度也该越高。因为该制度涉及维护国际税收制度的公共利益与维护纳税人私权利之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支配财产的范围和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与之相关的民生问题成为了国家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年来,房价高居不下、住房租赁市场混乱、租金过高等问题层出不穷,有关住房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特殊时期如何有效保障公民住房权成为眼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国内一些学者开始提出限制住房租金的举措,来
作物生产是地上部植株和地下部根系协同作用的系统,光辐射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根系作为植株水分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固定器官,与植株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探索光辐射变化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揭示玉米高产群体地下部与光资源的匹配规律,有利于协同实现玉米高产及光资源的高效利用。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新疆奇台和宁夏银川进行,选用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