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适应是学生在学校愉快生活并获得学业成功的前提,但由于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学校环境的改变,以及课程趋于复杂等因素,初中生群体中存在着学校适应困境的现象。本研究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出发,旨在考察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家庭背景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和AMOS等软件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研究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其教养方式也不尽相同,而教养理念和方式的差异,又能够影响和预测子女不同的学校适应状况,此外,家庭教养方式在家庭社经地位和初中生学校适应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学校和家庭应竭诚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初中生更应该提高自我能动性,积极主动适应学校的文化和制度,学会成功。本研究主要包括六部分,每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从初中生学校适应困境的客观现实和研究者专业学习视角的转换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缘起;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阐述本研究的价值;对家庭社经地位、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理论框架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对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并作了相应的研究假设。第二部分为数据与测量。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阐明了选择该研究对象的理由;对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的内容和计分标准等进行了描述;概述了研究的实施过程,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程序;描述了变量的测量细节;最后呈现了问卷信效度的测试结果。第三部分为描述统计分析结果。简单统计了初中生的人口统计信息,以及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进而分析了家庭社经地位、父母教养方式、初中生学校适应分别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包含了初中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三个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在相关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回归分析,确定了变量之间的预测方向;最后利用AMOS21.0作了中介效应检验,明了地呈现了家庭教养方式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显著性程度。第五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学理分析,并针对研究结果及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整体上对本研究作了总结,并指出了创新点、不足以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