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sIL-2R、IL-1β、IL-6、IL-8、IL-10、TNF-α变化,探讨其在指导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时机的选择及预测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肝衰竭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41例)及恶化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的人工肝方式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1周及出院前临床表现、肝功能(ALT、AST、TBil、DBil、A/G)、凝血功能(INR、PTA)变化情况;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第一次人工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细胞因子(sIL-2R、IL-1β、IL-6、IL-8、IL-10、TNF-α)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经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1周ALT、AST、TBil、DBil均较治疗前水平下降(P<0.05),A/G、PTA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2.两组患者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行第一次人工肝支持治疗前细胞因子及治疗后1周sIL-2R、IL-6水平均较高,且恶化组高于好转组(P<0.05);两组患者经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sIL-2R、IL-6、IL-8、TNF-α均较治疗前水平下降(P<0.05),IL-10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所有细胞因子改善水平差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细胞因子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细胞因子sIL-2R、IL-6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上升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能显著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有效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一定程度恢复促炎因子及抑炎因子的平衡;血清细胞因子sIL-2R、IL-6水平可预测患者短期疗效,sIL-2R、IL-6水平高者,预后差,需再次行人工肝治疗,改善病情;sIL-2R、IL-6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动态监测sIL-2R、IL-6水平有助于人工肝治疗时机的选择,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