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变更给大众带来更多全新体验的娱乐方式,与传统媒体所处的困境相比,新媒体的发展正熠熠生辉。网络技术的进步,扩大了网络直播市场,其用户数量逐年增长。垂直领域下的内容细分,让吃饭直播从网络直播中脱颖而出。“吃播”之“火”源于韩国,后经中国网友将韩国“吃播”视频剪辑转载至国内视频网站,这项直播活动才逐渐被国内大众熟知,并在中国地区迅速发展,网民纷纷拿起摄像头分享记录自己吃饭的日常。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对“吃播”节目的流行原因、传播过程、内容生产等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研究,但是数量不多。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少之又少。本文以“吃播”节目在中国兴起发展为背景,以符号互动论为基础,运用观察法讨论中国“吃播”节目中主播的互动及意义。运用符号互动论及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吃播”互动中主播产生的自我产生、认知和修正,对主播运用符号互动行为、依据反馈进行自我建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吃播”节目中主播互动意义建构机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偏差行为。“吃播”节目传入中国后快速发展,根据主播形象的符号特点,可以将“吃播”节目归为四种主要类。“吃播”节目中的互动是主播与观众信息相互传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播和观众都是重要的人物符号,主播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向观众输出信息,观众通过发送弹幕、打赏礼物等方式与主播进行互动。主播和观众在特定的网络“吃播”情境中进行互动,网络媒介作为中介改变了观众的感知和意义,使其具有了不同于现实场景的新鲜感和信息接收的理由。“吃播”主播在符号互动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进行符号传播与节目表演,在自我形象建构的过程中,运用各种符号工具,形成有别于其他网络直播节目的形象特征,并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接收观众的反馈信息,不断形成、发展、调整自我形象。主播在直播中运用符号进行互动并逐渐生成节目的互动意义机制,即自我展示与情感表达的心理机制,具有娱乐功能与满足受众、社会多方面需求的社会机制,以及具有经济功能与实现利益变现的关键机制。但是由于每主播的社会经验的不同,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不同,因此主播在互动过程中,还存在着行为低俗、游走红线边缘、传播错误观念等传播失范行为,对受众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从符号互动论及“吃播”节目的相关研究出发,结合时下高人气的“吃播”主播的具体个例,采用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功能分析法、符号学分析法等方式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深入探讨,不仅加强了符号互动论的创新研究,还扩展了“吃播”节目这一议题的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