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第三届四中全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要把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放于首要任务来抓,那么如何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就成为了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以我十几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我认为要解决这一办学方向的问题,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而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这才是我们农村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出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开发校本课程成为了创特色之校、走特色之路的有效途径。校本课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英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并试用。何为校本课程?简言之,校本课程就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并结合外部力量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出发点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未来新型人才。另外校本课程作为一完整的课程体系也具有自己的特性、操作模式及评价方式,我在论文中都作了阐述。但是校本课程在我国还属新生课题,仍处于尝试阶段,它在运行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进行校本课程试点的几处农村学校,我立足于各校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开发校本课程、创建特色学校的教改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得了第一手宝贵资料。我相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有利于创建适合我国教育特点的办学模式,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我期待着更多特色学校的兴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