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子对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拥有优质的品种资源在农业竞争中占据重要的优势地位[1]。当今世界种子市场份额基本被排名前10名的跨国种子企业独占,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农作物种子市场对外开放,跨国种子企业在我国加快战略部署,我国种子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有利于解决我国种子企业面临的高端人才和种质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能源,从而在全球种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据统计,我国成功走出去的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以杂交水稻为主,品牌较为单一,推广的国家也主要在东南亚以及非洲,采用的方式多为出口贸易,进行海外制种以及直接投资的占据少数。与跨国种子企业相比较而言,我国种业“走出去”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因此,探究我国种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种业能够成功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柢理,对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存在问题及原因的深入分析,结合部分企业预调研信息,识别出影响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若干因素,包括企业的研发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国内生产成本、市场秩序、市场相关政策、政府支持力度、行政审批手续、我国对种子出口的限制、东道国检验检疫标准、东道国禁止直接进口种子、知识产权保护。根据指标的特点,从企业创新能力、国内市场环境、政府环境以及东道国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实证分析框架并作出假设;通过因子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各因素对我国种业“走出去”的影响程度及显著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走出去种子企业的经验以及模式,并对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给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