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闭空间声场内的有源降噪(ANC)是现代噪声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对结构声辐射声场的有源控制的研究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针对刚性壁矩形封闭空间,采用三种控制策略,即声势能最小(PEM)、声压平方最小(SPM)和声能量密度最小(EDM)进行消声性能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误差传感器位置对消声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控制前后声场声压级消减量的可视化,对三种控制策略下的消声性能和静区分布进行了研究。 根据模态叠加原理,结合结构、声腔各自的格林函数,推导了结构—声耦合腔体的结构与声压模态响应的矩阵表达式,为进一步研究封闭声腔的结构—声耦合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给出了系统在PEM、SPM、EDM三种控制策略下的优化控制模型。从不同角度对单点力控制下耦合腔体的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 对板—腔耦合系统分别进行全局控制和局部控制下的有源消声性能研究,在全局控制中,研究了单点力、单点声源和二者复合控制下系统的消声性能。在局部控制中,采用单点声源控制,研究分析了耦合腔体在PEM、SPM和EDM三种控制策略下的消声性能,并分析了不同误差传感器位置对消声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控制前后声场声压级消减量的可视化,对三种控制策略下的消声性能和静区分布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双误差传感器共同作用下的消声效果。 结合有限元建模和声—固模态耦合理论,提出了一种复杂封闭空间有源消声系统建模的新方法。 最后,为了验证本文模态耦合理论的正确性和数值结果的可信性,设计了弹性板—腔耦合系统实验,进行了耦合系统频响特性测量,实验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本文理论与数值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设计了一个基于滤波—XLMS算法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了有源消声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