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视域中的网络舆情应对——以苏州市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与中国网民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网络事件日益频发、网络舆论热点急剧上升、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极大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治理能力。从目前情况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形势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等问题,致使网络舆情危机频发,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笔者在地方政府宣传部门工作,亲身经历了多起网络舆情事件处理工作,特别是攻读研究生学位后,为更好地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工作中,也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工作,因此决定以苏州市为例,对地方政府治理视域中的网络舆情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  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和地方政府治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概念、特征要素、内涵等,并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理论支撑。随后以苏州市为例,就其基本概况、舆论阵地、舆情分布特点以及其工作格局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苏州市在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中,通过典型案例实证分析,找到了值得吸收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为下一步提出改进对策提供了有益参考。最后,针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的问题和不足,从政府治理的视角逐一给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是:一要认清角色,适度规范,完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顶层设计;二要摈弃旧疾,打破惯性,重塑政府公信力和亲和形象;三要准言慎言,规范发布,提升专业人员网络工作能力和素养;四要有效应对,巧妙引导,科学占领网络舆论高地;五要融合蜕变,真诚对话,合理发挥“微媒体”的时代作用;六要培育精神,引领文化,努力唱响网络传播主旋律。  总之,笔者希望本文能为苏州市乃至其他地方政府改进和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供积极参考,并对区县级政府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危机事件日益频发,破坏性与日剧增。危机作为一种紧急事件,其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运作,要求政府尽快采取特殊措施,公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以及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而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但是由于缺乏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我国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和应用的现象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电量上都在不断上升,造成了输电线路中的电力荷载不断加大,当线路中的实际荷载量超过了最大承载力的时候,会产生电线被烧坏的情况,在山区范围内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山林火灾,因此,有效运用输电线路山火预警技术,对山林整体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关键词:输电线路;山火预警;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
公安机关作为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职责。公安机关属于一线执法单位,如何提高其服务水平、办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备受关
近年来物业管理纠纷逐年增多,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类纠纷关系到千千万万民众切身利益和日常起居,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就会引发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或上访。现实中已
关于当代建筑发展的一些思考rn随着信息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建筑领域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在成为建筑工作者进行实践的这些年中,我有幸搭乘时代的高铁,不仅实地参观感受了很多国内
期刊
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个大话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曾在国博举办“都·城——我们与这座城市”建筑文化展,论坛上发表了向设计同行和社会的倡议,权做修改以回应这一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