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学习是未来人生存的基础”已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命题。为了迎接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我们要关注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关注他们的生活、性情。只有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的主体精神,培养了他们的主体能力,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全面地发展,从而为他们将来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主体性教育理念引入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倡导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观。本文立足于主体性教学,综合关于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主体性的内涵与特征等,力图构建语文主体性教学新模式,并力争站在辩证的立场上,对语文主体性教学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审视。本文从四个方面做出初步的探索:一、主体性教育问题的提出及现有观点述略。我国语文教育现状呼唤主体性教育;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回应主体性教育;我国教育改革的未来目标是主体性教育。二、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渊源、主体性的内涵、实施主体性教学的理论依据。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中都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语文主体性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主线,吸纳了实践论原理、发生认识论原理、对话理论、发展性教学理念、接受美学原理。三、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实施。主要阐述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实施价值、确立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建构语文主体性教学模式并试图将其体现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种课型中。四、语文主体性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语文主体性教学在实施中应该防止纠偏过正,陷入以下三种误区:语文教学中存在主体性流失的“四种”课堂;语文教学中忽视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他主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