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旅游型乡村开发模式与空间演化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ai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时代下的全民旅游需求不断攀升,城市居民越来越多的把目光投向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地区,旅游型乡村应运而生。村落空间作为旅游产业的载体,旅游效应最终投影在物质空间之上。为适应旅游发展需求,乡村空间必须不断解构与重组,并叠加多样化、复合化的功能。此外,在乡村旅游大发展的表象之下,本质上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光鲜之下暗潮汹涌,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重视或者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旅游型乡村的理性发展。为此,在当前乡村旅游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不同开发模式下的旅游型乡村空间在旅游产业介入下如何演化,是一个关乎旅游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亟需更多地探讨与研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旅游型乡村发展与空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对苏州旅游型乡村展开调研,旨在剖析不同开发模式下苏州旅游型乡村的空间演化路径。在宏观实证方面,根据旅游型乡村开发过程中的利益主体导向将苏州旅游型乡村划分为内生、外生两种不同开发模式,并借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运用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路径依赖理论构建了旅游型乡村空间演化的路径依赖模型,对苏州旅游型乡村空间演化所处阶段进行总体分析;在微观实证方面,本文选取蒋巷村和三山村分别作为内生式、外生式旅游乡村的实证案例,基于路径依赖过程对其空间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和驱动机制作进一步阐释,以揭示不同开发模式下旅游型乡村空间的差异性演化及这个过程中政府、基层组织、外来投资商等不同利益主体所处地位与作用。研究表明,苏州旅游型乡村的空间演化遵循路径依赖规律,在内生与外生两种不同利益主体导向下呈现差异化的阶段性演化特征。更进一步讲,权力和资本作为乡村空间演化的根本动力,在推动空间演化过程中有不同的利益趋向,不同利益主体作为旅游开发核心力量主导下的旅游型乡村开发产生的结果各有利弊。不能简单断定2种开发模式的优劣,因其有各自形成的特殊的内部、外部制约因素背景,存在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此,旅游型乡村开发过程中,在坚持一股力量主导的前提下,应当保障多方利益主体的均衡发展,要将乡村基层组织与村民、旅游开发公司、政府等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尤其应重视村民的主体地位,以推动乡村空间的良性演化,加速更多乡村在我国大地上的振兴。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教育价值取向以语言的外在形式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的人文性价值,均衡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道德情操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实现学生个体价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针对火车站现有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新的绿色照明系统.采用PLC 构成网络的分站点,完成照明系统工作过程的数据实时采集和过程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带动了农民
一、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  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体现了课改的基本精神,即删去"繁、难、偏、旧"的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期刊
众所周知,新的课程改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为目标的,作为战斗在教育前沿的我们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教育的地点和方式短期发生巨大转变:由学校转变为家庭,由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相应地,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在学校学习转变为居家学习,这也引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校园、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坚持育人为中心。采用小班化、互动式教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丰富的第二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