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电沉积制备Mg-Li-X(X=Gd,Sb,Bi)合金及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等质量的LiCl–KCl为熔盐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位和开路计时电位法研究了Gd(III)、Sb(III)和Bi(III)离子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在含有上述离子的LiCl–KCl–MgCl2熔盐中多元共电沉积制备Mg–Li–Gd(Sb, Bi)合金的机理。应用XRD、SEM、EDS、OM、ICP-AES等技术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直接以Gd2O3为稀土Gd原料,在LiCl–KCl–MgCl2–Gd2O3熔盐中共电沉积制备了Mg–Li–Gd合金。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在LiCl–KCl熔盐中MgCl2对Gd2O3有氯化作用,少量的Gd2O3与MgCl2反应生成GdCl3。循环伏安可知,Gd(III)离子在熔盐中的还原峰电位为-2.28V(vs Ag/AgCl)。在3.0wt%Gd2O3–2.0wt%MgCl2–LiCl–KCl熔盐体系中考察了Gd(III)、Mg(II)和Li(I)离子的共电沉积机理。当阴极电流密度达到–0.776A/cm2或阴极电位比–2.30V(vs Ag/AgCl)更负时,Gd(III)、Mg(II)和Li(I)离子共电沉积。研究了共电沉积条件对Mg–Li–Gd合金的影响。采用恒电流电解的方法共电沉积制备了Mg–Li–Gd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金中存在Mg3Gd和Mg2Gd相,分布在Mg–Li合金的晶界处。Mg–Li合金中添加金属Gd,细化了Mg–Li合金的晶粒,增强了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在673K,Mo电极上,研究了Sb(III))和Bi(III)离子在Li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Sb(III)和Bi(III)离子在熔盐中还原峰电位分别是-1.67和-2.03V(vsAg/AgCl),而且计算了Sb(III)和Bi(III)离子在熔盐中的扩散系数。循环伏安研究发现,金属Sb或Bi的沉积和氧化不是完全可逆的反应。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Sb(III)在Mo电极上被还原为金属Sb的成核过程是连续成核过程。在LiCl–KCl–MgCl2–SbCl3(BiCl3)熔盐中考察了Sb(III)或Bi(III)、Mg(II)和Li(I)离子的共电沉积机理。在LiCl–KCl–MgCl2(3.29×10–4mol cm–3)–SbCl3(2.53×10–4mol cm–3)熔盐中,当阴极电流密度达到–0.466A/cm2或阴极电位比–2.35V(vsAg/AgCl)更负时,Sb(III)、Mg(II)和Li(I)离子共电沉积。采用恒电流或恒电压电解的方法制备了Mg–Li–Sb、Mg–Li–Bi合金。XRD分析表明,在Mg–Li–Sb合金中存在Mg3Sb2和Li3Sb相。在Mg–Li–Bi合金中存在Mg3Bi2和Li3Bi相,Sb、Bi元素的面扫描和EDS分析可知,上述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在Mg–Li合金的晶界处。在Al电极上研究了Sb(III)离子在Li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与Mo电极相比,Sb(III)离子在Al电极上发生欠电位沉积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Sb和Al能生成AlSb金属间化合物。应用开路计时电位方法,计算了生成AlSb合金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并且电化学沉积制备了AlSb金属间化合物。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医院正在使用中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贮存方法以及护士对此药液正确贮存方法的知晓程度。[方法]采用访谈法调查北京市30所医院对于使用中的诺
政府在控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时,必须从环境资源的公共特性出发,制订垃圾减量化法规,促使企业和消费者采取措施,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论述了政府环境管制的
在中学的几何概型中,测度的对象主要有长度、面积、体积、时间和角度等,在长度、面积、体积、时间的问题中测度的对象是"点",而角度问题中测度的对象是"射线",与"射线"的旋转角度有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近年来,赤峰市红山区各基层文化单位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使红山区文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获得自治区级文化先进区等称号。
南朝刘宋大将、《三十六计》作者檀道济,之所以几乎被历史淹没:一是他为之建功立业的政权,是一个心胸狭窄、胸怀嫉妒的短命政权;二是他的精心杰作长期被冠以'无名氏'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量化手段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31个省份不同旅游企业经济竞争力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区域及省市旅游企业经济竞争力分布特点及分类。结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