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的弹性设计给教师再开发教材预留了空间。农村地区的学生在教材学习方面与城市学生是有差别的,更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以增强教材对农村学生的适应性。已有的对教材再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材再开发内涵、教师在教材再开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再开发的角度和内容以及教材再开发的策略等方面的探讨。这些研究多为一线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验性总结,缺少对教材再开发活动的专门探讨,缺乏对农村教师教材再开发活动的关注,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空间。教材再开发是一项个性化的活动,难以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去收集到所需的研究资料,因此,本研究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质的研究取向,通过运用实物收集、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对重庆市行政范围内的一位农村教师的教材再开发活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分析,然后对制约教师的开发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思考与建议。通过对R学校的X老师的教材再开发活动的实地考察以及对教师部分开发行为的真实呈现,笔者发现,X老师主要是在课前及课上阶段对教材进行再开发,缺少对课后阶段的补偿开发;在开发的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对课文系统的开发,对助读系统及作业系统的开发关注不多;在开发的途径方面,主要通过与教材对话,以教师用书为参考;与同事沟通;从网络获取资源;挖掘当地的历史地理资源等来开发;开发的策略主要包括调整、增删、合并、融合、替换等。分析X老师的开发行为,笔者发现有这样一些因素在影响和制约着农村教师的教材再开发活动:教师的教材观、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感知程度、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培训的现实针对性和全面性、教师文化、学校硬件设施的齐备程度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教材再开发能力以及提高教材再开发的效果,农村教师首先需要增强课程意识,转变教材观,这是开发的前提。其次,农村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再开发的指导思想,这是开发的基点。第三,农村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多种课程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学生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这是开发的关键。第四,农村教师需要坚持反思,做好课后补偿开发,这是开发的补充。最后,农村教师应该相互合作,共享开发经验,这是开发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