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责任引起人们的关注源于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和对环境的危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企业不断朝着巨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带来了诸如资源存量锐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消费者沦为社会的弱者等社会问题。社会民众对企业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导致了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爆发。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国内的社会责任研究多来源于国外的社会责任思想,但却融合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界一直努力推进我国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0年的富士康员工跳楼,到2011年的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味千拉面和山西老陈醋的勾兑事件,以及近来几乎人人传阅的“地沟油事件”,这些社会公共事件的发生,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公众讨论的焦点。而企业更关注的是若承担社会责任会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单纯的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还是会引致企业长远利益的改善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全球经济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目前出现的欧盟债务危机,一直处于不容乐观的形势。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冲击下求生存和发展,保持持续、稳定的成长状态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成长性不仅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指标。作为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它也日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需要紧密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将自身的发展同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自身健康成长。本文即是基于这一思考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在分析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首先对本文所要研究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其次,对研究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的代表性文献进行总结。最后回顾国内外在不同阶段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性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揭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三章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实证模型设计。本部分运用第二章中所阐述的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假设,运用利益相关者分类方法选择企业社会责任指标构建自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样本公司的成长性指数作为因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最后说明本文中所需样本数据的来源和最后的筛选结果。第四章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实证检验。在第三章的实证研究准备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的结果进行分析。第五章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指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研究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从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政府、社区、环境八个利益主体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机理,得出履行社会责任会对企业成长产生正向激励的结论。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单项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成长性关系也表现出我国独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