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视物变形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物变形改善程度,并分析视物变形与手术前后黄斑中央凹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这是一项前瞻连续性的介入性研究。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IMH,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术或翻转内界膜瓣填塞眼内消毒空气或硅油填充治疗后的患者共29例29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瞳眼底检查、眼压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arithm of minimal angle of resolution,IogMAR)视力。使用M-CHARTS对视物变形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测量患眼垂直视物变形评分(Vertical metamorphopsia,MV)、水平视物变形评分(Horizontal metamorphopsia,MH)及其平均值(M-Score)。基于OCT图像,本次研究量化了黄斑裂孔的最小径(Minimum linear diameter,MLD)、基底部直径(base diameter,BD)、黄斑裂孔高度(macular hole height,H)、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缺损长度、椭圆体带(ellipsoid zone,EZ)、交叉区(interdigitation zone,IZ)缺损长度、液态卷边(fluid cuff,FC)长度,光感受细胞在外界膜上断裂点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最大垂直高度平均值(ELM-H)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IMH术前视物变形表现为枕形失真的患者中病程小于6个月的占95.45%,术前表现为不规则形失真的患者中病程大于6个月的占71.42%。术后任一阶段MV较术前都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MV未见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5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MH较术前都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MH相比未见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14;P=0.587)。MV、MH两者术前术后各阶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4、0.527、0.161、0.356、0.834)。术后6个月M-Score与logMAR(BCVA)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360,p=0.055)。术前MLD、BD、ELM-H及ELM缺损长度越长,术后6个月M-Score改善越不明显(r=0.523,p<0.01;r=0.382,p<0.05;r=0.368,p<0.05;r=0.480,p<0.05),术后6个月EZ、IZ缺损长度越长,术后6个月M-Score改善越不明显(r=0.425,P<0.05;r=0.408,P<0.05),术后6个月CRT越厚,术后6个月M-score改善越明显(r=-0.468,P<0.05)。结论:1、IMH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显著改善了视物变形,恢复视功能;2、IMH患者术后水平视物变形较垂直视物变形更快达到平台期;3、IMH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改善不能单独依靠BCVA评估,视物变形可以作为评估IMH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4、术前MLD、BD越大,术前ELM缺损越长,术前ELM-H越大,术后视物变形的改善越不明显;5、术后6个月EZ、IZ缺损长度越大,术后视物变形的改善越不明显,术后6个月CRT越厚,术后视物变形的改善越明显。
其他文献
百合(lilium spp.)为百合科百合属,具有鳞茎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药用和观赏。欧美各国百合栽培历史悠久,从20世纪初便开展育种工作,以增强其观赏特性,使百合成为现
龙母文化是西江古民俗文化核心部分。本文阐述了龙母文化及其历史背景,并对西江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发生了巨大的文化福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