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寨卡病毒(ZIKV)与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等同属于黄病毒属。该病毒于乌干达恒河猴体内首次分离得到,随后仅有零星报道。2015年ZIKV发生大规模爆发,随后疫情蔓延至美洲各国,相继有多个国家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乏力、发热、结膜炎、肌肉酸痛等,患者一般感染7天即可痊愈。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寨卡病毒感染可引起新生儿的头小畸形症和成年的吉兰-巴雷综合症,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传播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呈二十面体结构,由囊膜蛋白(E)、膜蛋白(M)、核衣壳(C)和病毒基因组组成,其中E蛋白负责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及病毒的进入,其表面含有多种抗原表位,是疫苗研究的潜在靶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为弹状病毒科的单股负链RNA病毒,VSV载体疫苗由于具有操作简单、病毒滴度高、单次免疫即可产生免疫保护效果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疫苗的制备中。本文通过VS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表达ZIKV囊膜蛋白260-425氨基酸的重组病毒疫苗VSV-ZikaE260-425,并在小鼠体内对该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和保护性进行了检测。首先我们构建了编码E基因260-425氨基酸的质粒XN2-Zika E260-425,通过在BHK细胞共转辅助质粒pN、pL、pP包装产生重组病毒VSV-Zika E260-425。蛋白免疫印迹及间接荧光标记证明ZikaE260-425蛋白在感染细胞的表达。随后我们用此病毒通过滴鼻方式免疫小鼠,通过检测1、3、5周血清IgG及粪便IgA抗体水平,我们发现重组VSV-Zika E260-425能够在在免疫后一周可产生较高水平抗体IgA,第3周引起较高水平的抗体IgG,接着Brdu法检测表明,VSV-ZikaE260-425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可引起强烈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值反应。T细胞IFN-γ染色的方法表明,VSV-ZikaE260-425组与对照组相比CD8~+T细胞IFN-γ~+的分泌增加。最后,我们通过腹腔注射寨卡病毒ZikaPRVABC59建立小鼠感染模型,Real-time结果表明寨卡病毒感染后在小鼠的脑、脊髓和睾丸组织中表达较高。接着,我们以ZikaPRVABC59腹腔注射免疫第五周的雄性BALB/c小鼠,取感染第4天脑、脊髓和睾丸组织,检测病毒复制量,结果表明VSV-ZikaE260-425可有效地降低ZIKV感染,起到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成功制备了表达ZikaE260-425的重组病毒VSV-ZikaE260-425,并且该疫苗在小鼠体内成功的诱导了ZIKV特异性免疫应答,对感染小鼠能够起到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为寨卡疫苗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