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索无创辅助通气超早产儿(孕周小于28周)应用袋鼠式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结局,论证袋鼠式护理在无创辅助通气超早产儿实施的可行性。2.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及两组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头罩给氧时间、出院前24小时是否纯母乳喂养、母亲焦虑、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等效果指标,探索促进超早产儿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1.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生孕周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基础上,于入院第3周且生命体征平稳状态下,即实施袋鼠式护理,每天一次,每次3小时,持续干预2周。2.选择出院前24小时是否纯母乳喂养、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头罩给氧时间、以及实验组母亲(父亲)袋鼠式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等为观察指标。3.观察院内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并发症发生情况。4.比较组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头罩给氧时间、出院前24小时是否纯母乳喂养、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等指标组间差异,以及实验组母亲(父亲)袋鼠式护理前后焦虑程度。结果1.研究对象组间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脱落3例,其中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实际纳入72例;对照组脱落2例,其中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实际纳入7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实验组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β=-5.615,95%CI:-8.330~-2.901,P<0.01)、出院前24小时纯母乳喂养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OR=2.430,95%CI:1.235~4.780,P=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实验组呼吸暂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β=-6.461,95%CI:-8.803~-4.120,P<0.01);实验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减少,(β=-10.791,95%CI:-14.136~-7.446,P<0.01)。4.实验组超早产儿母亲(父亲)袋鼠式护理(KMC)后焦虑评分较前明显降低(54.528±8.668 VS 40.653±6.343,P<0.01)。结论1.KMC应用于无创辅助通气的超早产儿安全可行。2.KMC可降低超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改善呼吸功能。3.KMC可以缩短无创辅助通气超早产儿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提高出院前24小时纯母乳喂养。4.KMC可降低无创辅助通气超早产儿母亲(父亲)焦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