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跨界·冲击——中国手风琴流行音乐之探讨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风琴作为一件后时代的乐器,从一八二九诞生到今天不过180余年;作为一件外来乐器,它在中国的历史就可想而知了。二十世纪初期,手风琴传入中国。发展到三、四十年代,中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与手风琴有关的音乐活动。五十年代,随着专业手风琴教育机构的创建,中国手风琴艺术开始繁荣发展。   这几年,欧洲流行手风琴音乐演奏家把手风琴流行音乐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很多年轻人被吸引到手风琴学习者的行列。在这发展过程中,手风琴在中国已普及成为一件“大众化”的乐器。中国手风琴制造厂家一年要生产六万多台琴,除去少量出口,一年要内销大约五万台以上。中国成为一个手风琴大国,拉琴人数居于世界之首。但是,我国的手风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了其所依托的文化土壤,使得我国手风琴艺术发展已经逐步被社会边缘化。中国的手风琴流行音乐要想重新焕发光彩,必须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市场,与市场、时尚元素、流行音乐等诸多元素相结合,要在传统与流行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   进入新世纪,全球性“文化融合”发展的总趋势,催生了在国际上称为手风琴音乐的流行音乐,加剧了手风琴与流行音乐的碰撞与交融。传统的手风琴发展因其音乐及表演形式偏离了大众文化的土壤而被社会边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手风琴流行音乐在中国的登陆给中国手风琴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并让我们认识到应更多的关注文化艺术市场的社会需求变化,立足于大众喜闻乐见、各处流传的演出内容和演奏形式,把手风琴与市场结合,与时尚元素结合、与流行音乐结合,找到传统与流行的最佳契合点,使手风琴重新赢得大众的喜爱,回归大众舞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手风琴音乐教育推广的教学方式及评估方式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甚至把我国手风琴音乐创新推入尴尬之地。   为此,本文从手风琴流行音乐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发展入手,认为,在我国,要鼓励一部分专业和业余手风琴家投入流行音乐的大潮,把手风琴艺术活动推向市场;并推进其与广播、唱片、广告、电影、音乐剧等领域相联系,拓宽手风琴的发展空间。使手风琴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舞台和音乐生活中,以吸引更多的听众和爱好者,也为手风琴人才的就业提供新的天地。通过对手风琴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整理,对中国手风琴发展状况的客观现象进行原因的寻找,研究中国手风琴流行音乐发展的“音乐外因”与“音乐本身”,提出中国手风琴流行音乐“多元融合”与“有度跨界”的发展趋势和构想。引起人们对手风琴流行音乐的关注与重视,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其他文献
景观艺术化是当代景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改善城市面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解读现代著名景观大师玛莎·施瓦茨的设计来阐述她的景观艺术化设计发展道
期刊
潘玉良是我国第一批赴欧洲学习美术的女性之一,她出身卑微,命途多舛,却有天赋又努力,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真谛,绘画风格“合中西于一冶”,在当时那个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尚未
花腰彝服饰艺术是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以及审美功能性等特点。彝族花腰人通过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的综合运用,创造出
众所周知,会展产业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杠杆。会展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效应,而地域特色却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独一无二的名片,地域特色是城市的重要表现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