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免疫组化法标记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ncer antigen,SCCA)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无癌转移淋巴结的微转移。2、探讨微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1.术前诊断明确,在我院行广泛性全子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且淋巴结无癌转移。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者或有肿瘤病史者或术后不接受随访者。部分患者因宫旁侵犯和/或病灶较大在术前给予化疗。共38例患者入选,淋巴结总数639枚。FIGO(2003)临床分期:I期17例,II期21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患者淋巴结中SCCA和CK的表达,比较两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微转移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微转移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在38例宫颈鳞癌患者的639枚淋巴结中,通过SCCA和CK标记共发现8例患者9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在9枚微转移淋巴结中,SCCA阳性3枚,CK阳性8枚,两种抗体均阳性2枚。在8例微转移的患者中3例为SCCA阳性,7例CK阳性,两者均阳性2例。两种抗体的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微转移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2.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3.根据术后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复发组14例患者中,7例检测到微转移,在未复发组的24例患者仅有1例存在微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CCA、CK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微转移的标记物,均可通过免疫组化法来检测,联合检测可提高微转移的阳性率。2.病灶较大的宫颈癌患者易发生微转移。3.微转移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