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发展为能源、材料、医疗等新型科技注入了新鲜血液,而基础教育是未来的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打好基础的关键。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出现成为必然。高一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和适应阶段,为了后续学习顺利进行,应从高一就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支架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支架的搭建和撤离培养学科思维,达到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理论,改进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支架式教学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支架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得出相关结论:支架式教学能较好地提高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成效和学科素养,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介绍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支撑,包括支架、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包括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基本原则和支架的分类。第四部分是支架式教学实践于高一化学的具体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化学教师和高一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概念性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三个具体的教学实例展示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并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最后从教师访谈和学生学习阶段性学习成绩比较、访谈两部分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反思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