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策略及其效应——基于税收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财政分权的推进,地方政府不再仅仅是一个纵向依赖的行政组织,而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目标和资源配置权限的经济组织。地方政府要行使其公共权力,必须要有一定的收入作保障,但中央在财力上的集权和事权上的下放,使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配套,地方政府资金难以满足其支出需要,因此,在“经济人”理性假定下,地方政府必然会开展争夺经济资源及税收资源的活动,地区间税收竞争的格局由此形成。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在客观上要求一个高效的政府与之相匹配。我国政府要适应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有效的税收竞争体制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大多集中在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现状、形式、成因的分析以及政策建议的提出上,而实证分析却比较少。由于缺乏数字上的依据,使得提出的政策建议显得单薄无力。要研究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分析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策略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6年各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省际间的税收反应函数作了回归分析,并进行了分时期、分地区的检验与比较。   本文第一章对政府间税收竞争进行了理论与文献的综述;第二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其影响和效应;第三章利用税收反应函数,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章在理论综述、现状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政策选择,从而为有效的税收竞争体制的建立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其他文献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截至2006年底,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积累金额高达6854.29亿美元。并从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第一引资
影响厂商投资决策因素的研究,向来是探讨投资理论的焦点。加速理论、新古典投资模型、Q理论及加入现金流量的投资理论,分别主张投资决定于厂商产出水平、使用者成本、Q值和现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漫长的道路。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演进必然是与制度紧密相连的。我国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从制度改革入手,来推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