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比例在上升,世界正在步入老龄化时代。因此关注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重要课题。现代医学对于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PADAM)的影响因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存在一个漫长、充满争议的过程。其中,肥胖与雄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男性肥胖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肥胖与雄激素水平下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目标】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探讨肥胖与雄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PADAM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进一步探讨肥胖相关脂类代谢基因差异表达与雄激素缺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部分是基于社区人群的现况研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中老年男性,通过临床雄激素检测获得PADAM的患病情况,结合体检获得中老年男性超重或肥胖、轻重度腹型肥胖的发生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一般健康情况、PADAM相关因素等。在控制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状态、疾病情况和服药情况等潜在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性分析肥胖与PADAM之间的关系,采用秩和检验对结局指标中的计量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计数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的动物实验部分采用D-半乳糖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亚急性衰老雄激素缺乏(PADAM)动物模型,检测血清总睾酮(T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经原代培养72h后提取大鼠Leydig细胞总RNA,进一步采用基因芯片筛选肥胖相关脂类代谢差异表达基因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本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部分参与问卷调查并填写完整者980例,参与采血的研究对象944例,参与体检的研究对象980例,体检完整者968例;研究对象雄激素缺乏症患病率为18.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超重组、肥胖组、轻度腹型肥胖组、重度腹型肥胖组患雄激素缺乏症的危险分别是其对应的正常或过低组的2.72倍(95%CI:1.80-4.11)、3.19倍(95%CI:1.91-5.32)、1.67倍(95%CI:1.10-2.53)、3.06倍(95%CI:1.94-4.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与雄激素缺乏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状态、疾病情况和服药情况)后发现超重组、肥胖组、轻度腹型肥胖组、重度腹型肥胖组患雄激素缺乏症的危险分别是其对应的正常或过低组的2.51倍(95%CI:1.65-3.81)、2.95倍(95%CI:1.74-5.01)、1.61倍(95%CI:1.05-2.47)、2.75倍(95%CI:1.72-4.41)。本研究的动物实验部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雄激素缺乏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总睾酮(TT)浓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ydig细胞纯度平均值为94.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雄激素缺乏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相关脂类代谢差异表达基因有5个,分别是Perilipin,Fabp4,Mgl1,Mgl-1,Lipe;最后,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进行芯片结果验证,发现Perilipin及其两个亚型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肥胖可能与PADAM的发生有关;在RNA水平肥胖相关脂类代谢基因Perilipin与雄激素缺乏可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