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心肌袖(简称大静脉)电隔离治疗,研究心房和大静脉的电连接特征,探讨大静脉电活动特征和触发房颤的机制,探索大静脉电隔离治疗的方法以及评价其疗效。 资料与方法:①病例选择: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经食道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排除心房血栓;②电生理标测:通过血管穿刺和房间隔穿刺放置电生理标测导管,在窦性心律和/或心律失常发作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行环状电极导管大静脉标测,分析引起房性心律失常时大静脉内的电活动类型、频率、发作方式及其与房颤之间的关系。根据心房电位向大静脉内传导的顺序以及行大静脉开口部节段或点消融对大静脉电位激动顺序和心房-大静脉肌袖(简称房-袖)传导功能的的影响,确定房-袖的电连接特点和类型;③大静脉电隔离治疗:在环状电极导管指导下行靶大静脉(指术中标测证实为房颤相关的大静脉)电隔离和/或经验性大静脉电隔离(指术中无心律失常发作而不能明确房颤相关大静脉,因而对4根肺静脉和上腔静脉进行电隔离)。大静脉电隔离成功即刻指标为:在窦性心律或冠状静脉窦远端起搏下,大静脉电位彻底消失;在伴自发大静脉内激动或大静脉内起搏夺获大静脉肌袖时,均可见大静脉肌袖-心房(简称袖-房)传导阻滞。术后根据病人主诉和Holter、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CT复查确定疗效和有无肺静脉狭窄等相关并发症。 结果:①13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100例,女性31例,年龄53±10(27~75)岁,房颤病史5.6±4.7年,56例(43%)有高血压病史。②其中50例(38%)经心电生理标测证实其房性心律失常与大静脉肌袖的自发电活动相关。证实的房颤相关大静脉59根,包括肺静脉49根,上腔静脉10根;电活动类型呈现单一或连发电活动38根,呈短阵性快速电活动8根,呈连续快速(>300bpm)电活动27根,呈连续较慢电活动(<100bpm)2根。房颤的发生均与大静脉内连续快速的、规律或紊乱的电活动对心房的触发有关。电隔离后有19根(32%)记录大静脉内自发电活动:其中呈缓慢节律10根(平均频率38±12bpm),呈偶发单一电活动2根,呈偶发短阵快速节律4根,呈快速连续电活动3根。18根大静脉内电活动与心房完全分离(95%)。③总结其中100根肺静脉和16根上腔静脉的电连接特征:发现肺静脉与左房呈单束状电连接35根(35%),双束状电连接48根(48%),多束状电连接11根(11%),环状电连接3根,无电连接3根。上腔静脉与右房呈单束状电连接8根(50%),双束状电连接7根(43.7%),多束状电连接1根(6.3%)。16根SVC平均每根电连接束为1 .6士0.6根。④131例患者共接受电隔离治疗159次,其中有25例接受二次消融,3例接受三次消融。采用普通温控导管消融77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54例。行单纯靶大静脉电隔离25例,经验性大静脉电隔离106例。共电隔离大静脉370根,其中上腔静脉28根,肺静脉342根。每支静脉进行了1一4处点或段的消融,即刻电隔离成功358根(%.7%)。随访104例(79.3%),失访27例,平均随访380士226天。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房颤发作81例 (78%),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4例(3%),总有效率为81%。出现各种并发症16例(12%),其中严重迷走反射2例,脑卒中2例,肺静脉狭窄10例(7.6%),心包填塞2例。 结论:①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大静脉内电位的特征以及与心房电位的关系,可以明确判定房颤的相关大静脉肌袖。同一根大静脉肌袖可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的电活动类型,其中以单一和连续快速电活动多见,房颤的发作均为肌袖内的连续快速电活动触发而非单一房早诱发。导管射频消融大静脉电隔离后,出现房一袖传入阻滞时多同时伴有袖一房传出阻断,提示房一袖传入阻滞可以作为电隔离的终点。房一袖传入阻滞后大静脉内的电活动频率明显变慢、减少或消失,说明窦律时的房一袖传导是引起大静脉内电活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即使只阻断房一袖单向传导也可通过稳定大静脉肌袖的电活动进而减少或控制房颤的发作。②根据环状电极标测到的肺静脉电位和上腔静脉电位的激动顺序和对放电的反应,提示肺静脉和上腔静脉与心房之间电连接的类型多为单束状和双束状 (在肺静脉为83%,在上腔静脉为93.7%),因此对于大多数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并不需要行环状消融,而只要明确其电连接的类型和特点,重视放电靶点的标测,在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口部行节段性消融即可达到电隔离的结果。③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可完全电隔离%%的大静脉,对于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大静脉电隔离可以使80%以上的病例房颤发作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对于快一慢综合症的房颤应该先进行大静脉电隔离,然后再根据窦房结的功能变化决定是否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谨慎和熟练操作,以及掌握开口部消融原则 ii可使肺静脉狭窄及其他并发症降到最低,对于复发病例可再次消融,仍有很高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