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高发年龄为50~75岁之间,约2/3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低。近年来肺癌在年轻人当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75岁以上肺癌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有关这两类人群的生存比较分析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两个年龄段(≤40岁、≥75岁)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存状况及预后,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以提供治疗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从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4例年龄≤40岁(A组)及108例年龄≥75岁(B组)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生存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在142例肺癌患者中,A组34例,年龄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34.67士4.38岁;B组108例,年龄最大为93岁,平均年龄77.74士3.15岁。A组女性患者比例(19/34)显著高于B组(29/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吸烟率20.6%,B组吸烟率50.9%,B组高于A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女性吸烟率0.0%,B组女性吸烟率1.9%,两组男性吸烟率均高于女性。(3)两组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最为常见,其次B组胸闷症状高于A组(P<0.01)。(4)病理类型中,A组腺癌占85.3%,鳞癌及小细胞癌均占5.9%,B组腺癌占53.7%,鳞癌占22.2%,小细胞癌占19.5%,A组腺癌比例高于B组(P<0.01),B组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比例高于A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5)A组发生多器官转移率61.8%(21/34),B组中发生多器官转移率33.3%(36/108),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是两组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A组EGFR基因突变率为44.4%(12/27),B组突变率为54.4%(24/44),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ke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融合基因发生率为33.3%(9/27),B组为2.3%(1/44),A组明显高于B组(P<0.01)。(7)A组患者多接受综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23.5个月,显著高于B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P<0.01);A组中有脑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无脑转移患者(12.5个月vs 40.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S评分为A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病理类型、PS评分及抗肿瘤治疗为B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组中女性、腺癌、远处器官转移数量发生率高。A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PS评分是A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病理类型、PS评分及抗肿瘤治疗是B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