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链路级仿真及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G到3G,到3.9G,即:LTE,到现在的4G,即LTE-A,无线通信技术一直在理论到应用的路上不断发展与成熟,这个过程中,通过仿真对通信技术从理论上进行正确性证明以及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对LTE-A系统在链路层进行仿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改进。本文首先对LTE/LTE-A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简单介绍,针对链路仿真特性,研究了LTE/LTE-A关键技术,即MIMO技术、OFD M技术、物理层上行链路、物理层下行链路设计原理。针对仿真中采用开环方案,文中重点研究了通信系统中的常用信道模型,对比不同信道特性,给出了链路仿真中使用的信道模型方案。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STR算法的抑制DFT-S-OFDM信号峰均功率比的改进算法。物理层上行链路中使用的SC-FDMA技术使得单载波具有与多载波类似的正交性,能满足多用户的需求,并且使得上下行传输可以共用很多参数。DFT-S-OFDM技术是SC-FDMA信号的频域生成方式,通过简单的DFT变换生成SC-FDMA信号,降低了系统的实现复杂性,但是DFT-S-OFDM技术使得信号峰均功率比显著增加,从而降低了终端的功放效率,针对此问题,文中给出了可以有效的抑制DFT-S-OFDM信号峰均功率比的STR改进算法,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该改进算法的性能,并将此改进算法应用于物理层上行链路传输的仿真平台,该平台使用MATLAB仿真软件搭建,其信号处理流程遵循3GPP协议规定。文中基于上述平台,在不同的信道场景下(包括AWGN、EPA信道)对优化后的DFT-S-OFDM技术对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的性能表现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了最能体现TD-LTE系统特性的帧结构,给出了一种TD-LTE系统下行传输的链路级仿真方案。FDD-LTE系统和TD-LTE系统的上行链路处理流程是一样的,均是基于SC-FDN MA技术,而下行则是不同的,FDD-LTE系统的下行链路根据码本对发射信号进行预编码,而TD-LTE的下行使用的预编码方案是波束赋形。文中给出的仿真方案模拟TD-LTE系统,对上行、下行数据使用半双工方式传输,使用仿真软件MATLAB搭建了该物理层链路传输的仿真平台,研究了TD-LTE系统中的波束赋形技术在AWGN和EPA信道场景下对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性能表现。本文改进了基于RBIR算法的物理层抽象技术(L2S方法),减小了L2S方法对BLER的预测误差。经典的RBIR算法的做法是计算出平均的RBIR后反查询SINR-RBIR映射表,得到有效信噪比,再查询AWGN信道的SINR-BLER参考曲线来预测系统级的BLER,改进方案将上述的两步合为一步,以减少由查询步骤产生的插值误差,大量的仿真验证了上述改进算法相比原算法的性能提高。最后,链路仿真结果使用上述改进的L2S方法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了L2S算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即,运用L2S接口技术,仅进行链路级仿真就可以预测系统级的BLER性能。
其他文献
激光雷达不仅可用于分析目标光谱特性,还能够获取空间目标方位、距离、三维形貌及运动特征。常规激光雷达测量的目标特征单一,难以同时具备以上所有的探测能力。针对激光雷达
作为小区搜索的首要过程,小区初始搜索阶段主要进行的物理层过程是下行链路初始频点扫描以及小区中心频点位置的判断。随着LTE系统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移动通信演进路线上,LTE
考虑攻击性的车辆碰撞协调性研究是当前车辆被动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对提升道路总体安全水平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车辆碰撞协调性的涵义;回顾车辆碰撞协调性研究发展历程,综述
酶在凋落物分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酶活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微生物、土壤动物等生物因素和温度、p H、湿度、氮沉降等非生物因素。酶活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凋落物分解过程,在物质循环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就凋落物分解中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为了实现无人车辆在野外等复杂环境中顺利躲避障碍物以实现独立自主行走的目的,完成了一种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无人车避障系统软硬件设计及障碍信息实时显示界面。该系统将扫
为了进一步提高定额编制的精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定额幅度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能够有效地计算定额幅度差,并得出了定额幅度差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回归函数的光滑性往往是未知的,假定回归函数的光滑性并不合理,因此研究一类带乘法噪声的回归模型,在不假定回归函数光滑性的条件下,证明了2种小波估计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