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ka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迄今为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时仍首选手术治疗,如不能手术则用放疗或化疗,或在手术的同时加放疗或化疗。对于不能手术,或化疗有禁忌征时,70%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要接受放疗,但放疗使患者产生恶心、食欲不振等效应,并伴有白细胞下降、免疫功能降低等并发症,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放弃放疗。另外,有一部分慢性职业受照者如长期从事放射工作者和计算机操作人员也长期处于辐射之中。可以说辐射对人的威胁和影响已相当广泛,被公认为是继水、大气、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因此,加强辐射防护,预防或减轻放射病已成为当今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根据自由基辐射生物学理论,生物体内70%~80%为水,当机体受到辐射时,引起水分子的活化和自由基的生成,产生大量自由基及其活性物质,可导致包括抗氧化防御系统在内的所有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损伤,氧化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平衡被破坏,使机体处于氧应激状态,造成机体在分子、细胞及组织器官水平的各种损伤。因此,放射损伤主要是体内自由基堆积所致。自由基作为对靶分子的致伤因素一直是辐射化学防护考虑的重要问题。 大豆异黄酮属生物黄酮类,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功能,而大豆异黄酮生物学功能的发挥与其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有关,抗氧化作用表现通过为清除、熄灭自由基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并终止自由基连锁反应;另外还可诱导抗氧化酶的活性。Wei H等人研究发现,金雀异黄素对紫外线诱导的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临床放疗常用X线或γ射线,由于能量高,穿透力强,产生的效应不同于紫外线,大豆异黄酮能否通过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来减轻放射性核素诱发的损伤,从而降低放疗的副反应?能否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利用辐照小鼠动物模型,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并利用基因芯片筛选不同实验组小鼠肝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重要基因用RT-PCR方法进行验证,同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部分未知基因进行同源检索,以初步探讨大豆异黄酮抗辐射损伤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开发功能性食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品提供依据。二、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体内实验一一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 方法:S0只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阳性对照(单纯辐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实验组。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天分别以溶剂0.5%梭甲基纤维素钠(CMC一Na)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50、100和400m眺gBw)连续灌胃14d,灌胃至第7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5Gy600。Y全身性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2d及7d后宰杀,取血和肝、脾组织标本。分别从如下几个方面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l)抗氧化系统:①分别测定不同组小鼠辐照后第Zd和第7d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谷肤甘肤过氧化物酶(GSH一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并用RT一PCR技术在mRNA水平检测中剂量大豆异黄酮对CAT和GSH一Px表达的影响;②病理形态学光镜检查:肝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2)血液系统:观察各大豆异黄酮组对辐照后第Zd和第7d小鼠外周血WBC、PLT、既T、HGB、RBC数量的影响;,(3)免疫系统:用3H一TdR法检测辐照后第7dPH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初步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受辐照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结果:(1)体重:实验结束时,正常对照及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小鼠体重均极显著增重(尸<0.01),而D组显著增重(P<0.05);(2)肝抗氧化系统:照射后第2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辐照组和各大豆异黄酮干预组小鼠肝组织MDA含量均有所升高,其中低、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MDA含量升高幅度较中剂量组大,但组间无明显差别;各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CAT活性均高于单纯辐照组,其中中、高剂量组CAT活性显著高于单纯辐照组(P<0.05);低、中剂量干预组GSH一Px活性高于其他各组,但组间无明显差异(乃0.05);各干预组T-SOD活性均低于单纯辐照组,但除低剂量组(丹:0 .05)外,均与其无显著差异。照射后第7d:低、高剂量组MDA呈显著降低(爪0.05),但仍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中剂量组呈极显著降低(凡0.01),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显著低于单纯辐照组(只0.05),而单纯辐照组则无显著降低(乃0.05)。MDA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含量变化不呈效应剂量依赖关系,各干预组MDA含量在辐照后初期和后期均以中剂量组为最低;单纯辐照组肝CAI,活性在各组中仍然最低,3个干预组CAT活性均与之呈显著差异(只0.05),中、高剂量组CAT活性高于低剂量组;与第2d相比,各干预组GSH一Px活性均极显著上升(凡0.01),单纯辐照组显著上升(六0.05),干预组以中剂量组上升幅度最大,且与单纯辐照组有显著差异(六0.05)。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也不呈剂量效应关系,与单纯辐照组相比,各干预组CAI,及GSH一Px活性在辐照后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牛磺酸(taurine, TAU)和左旋肉毒碱(L-carnitine,LC)对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增殖和成骨分化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并探讨
金实教授擅长于风湿免疫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他认为干燥综合征主要以阴虚络滞、肺失宣布为病机,治疗上强调从络论治,以滋阴通络、宣肺布津为治则。总结介绍了金实教授治疗干
卵巢黄体血肿是在排卵后卵泡膜破裂引起出血,血液潴留在卵泡或黄体腔内形成的。黄体血肿是卵巢的非赘生囊性肿物,在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发现率很高,由于卵巢黄体血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为卵巢的赘生性肿瘤,然而卵巢黄体血肿一般均可自然吸收而无需特殊处理,卵巢的赘生性肿瘤常需手术治疗。因此其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40例卵巢黄体血肿患者,以探讨卵巢黄体血肿的超声图像特征,分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比较观察74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经无创机械通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8~39岁;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生殖细胞瘤,11例经CT或MRI检查为松果体区肿瘤。临床症状:均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②颅脑CT或MRI檢查为松果体区肿瘤。   治疗方法:首先选择手术切除;术后1个月,患者生活能够自理,血液各项化验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使用远距离60钴治疗机进行体外放射治疗。依据CT或MRI片的肿瘤形
目的:调查手术患者术中体温保护的现状,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口腔溃疡又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运用泻黄散加减治疗口腔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口腔溃疡患者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15~70岁,平均43岁;病程1周~11年,平均3年;已经抗炎、补充维生素、外贴等多种方法治疗、疗效欠佳。  治疗方法:①方药组成:石膏(先下)30g,知母、藿香、丹皮、栀子、黄芩、茯苓、山萸肉各10g,黄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