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国内上市门槛较高,难以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走出国门,远赴美国上市,这些公司也因此被称为中概股公司。上市初期,中概股深受美国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也持续上涨,然而好景不长,自2011年起,多家中概股公司遭到做空,使得中概股市场整体低迷,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却持续向好,随着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和优惠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开始加入回国上市的热潮,在此背景下,中概股的回归也成为国内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中概股公司到底是基于什么动因回归的呢?回归路径又是什么呢?近年来,借壳回归受限后,中概股公司又采取了何种新路径呢?新路径相较于其他路径有什么区别呢?不同路径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企业呢?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药明康德为例,通过对其回归动因以及独特的“一拆三”回归路径的分析,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归纳概括出有关中概股回归上市的文献综述,最后阐述了案例的研究思路和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中概股回归上市的理论基础进行概括论述,主要从相关含义、路径选择模式及效果、回归上市动因、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理论基础五个小节进行介绍,为后文的案例分析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药明康德回归上市这一案例的基本情况,首先,通过案例背景及公司概况介绍,明晰了药明康德所处的行业环境、公司自身情况以及私有化退市的基本情况。其次,分别从所选路径和上市板块对药明康德回归过程中采取的路径进行详细介绍。最后,针对药明康德的整个回归上市过程展开具体介绍,分别是子公司合全药业和药明生物于新三板和港股上市,以及母公司药明康德在前两者顺利回归后通过IPO的形式登陆A股市场。第四部分对药明康德回归上市的动因、路径以及回归上市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药明康德回归上市的动因主要包括相关政策的支持及国内监管环境的改变、公司战略调整的需要、美股市场上市维护成本更高以及公司股价估值远低于国内同行四个方面。通过比较不同上市路径对于药明康德的适用性,并且分析出公司本身具有业务多元化、融资需求大以及股权较集中的特点之后,发现分拆上市相较于其他路径更加适用于药明康德。接着还分析了选择该路径回归后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融资渠道被拓宽、股价和市值大幅提升、公司激励机制更完善以及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几个方面。第五部分是对整个案例分析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基于案例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启示。对有回归意愿的中概股公司而言,一方面,应当保持理性,结合自身条件明确回归动因,确保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能为公司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选择回归路径时,要充分权衡不同路径需要的成本和可能产生的风险,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回归方式。对于监管机构而言,要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创造良好的回归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中概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