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小学骨干教师则是推进这场变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一个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这一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作为教师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是切实提升骨干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研究通过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以参加河北省2005-2007年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为对象,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对策思考,为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决策依据,指导我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健康、高效地运行。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并对骨干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训作了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首先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在阐述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含义的基础上,探讨终身教育理论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影响。之后从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推演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启示。最后,借鉴人力资本理论,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第三部分是对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参加2005-2007年省级培训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队伍结构、工作情况、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培训结束后的指导工作以及参训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侧重于理论,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上仍缺少交流互动,并且培训后缺乏有效的跟踪指导和管理,同时,骨干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个体差异较大,增加了培训的难度。第四部分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对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必需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培训理念,精选培训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建立发展性的多元培训评价体系,加强培训的跟踪指导,以及构建完善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运行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