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要求和生存的双重制约下,城市的内向式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即拆掉矮房子来建高房子,以便提高城市的空间容积率。在这种大背景下,拆迁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因此,对拆迁制度的关注已成为必然。近年来,一些与拆迁有关的新闻报道屡屡见诸媒体,不管是各地“最牛钉子户”的戏剧化斗争,还是暴力拆迁引发的相关贪腐事件,或是各种拆迁户被殴打、被伤害、被拘留的不公正待遇,都使城市拆迁成为国人议论的焦点话题。我国的城市拆迁作为政府行为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拆迁制度也随之逐渐构建起来。现有城市拆迁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为标尺,《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和地方政策法规为中心,而共同构成的公共政策体系。2010年,是各界检讨拆迁政策法规最密集的一年。四川成都的唐福珍自焚事件由网络媒介迅速传播,紧紧抓住国人的眼球,也将城市拆迁制度推至风口浪尖。民众在同情与震惊的同时,自身财产也感受到强烈威胁,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对现有城市拆迁制度的质疑声铺天盖地。可以说,近十年积累的拆迁矛盾被这一恶性事件迅速引爆,拆迁制度改革被提上日程。深刻剖析我国现行拆迁相关制度,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相联系,与国外的土地制度相比较,指出问题,找到现实解决方案,无疑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阶段,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当前拆迁制度的种种缺陷,激化了社会矛盾特别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公信力,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制度改革归根到底是政策改革,回答上述提问的过程,也是拆迁政策的政策问题建构的过程。本次研究是对有关拆迁制度的网络舆情进行调查,从外显的网络舆情中分析出内隐的社会舆论,解读出大众普遍关注的拆迁制度问题。在此基础上,比照现有的拆迁制度,发掘社情民意同制度供给的差异,从而构建政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