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FRAX工具对石河子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老年人群进行风险评估,界定出本地区骨折老年人群高低风险的干预阈值,并分析影响本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两者结合共同界定出本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低风险人群。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石河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部400名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住院老年人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出该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和未来10年主要部位(脊柱、前臂和肱骨近端)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值和髋部骨折(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的概率值,并了解本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饮食习惯、运动方式,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本地区骨折老年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Epidata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 结果:1.骨折老人的基本情况:男性148人(37%),女性252人(63%);年龄范围60~93岁,平均年龄72.23±7.07;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骨折占了骨折总人数的49%。2.骨折风险因子基线特征:男性在父亲有髋部骨折史(6.8%、1.2%)、是否目前依然吸烟(44.6%、4.4%)、是否每日饮酒超过3个单位(21.6%、2.4%)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既往骨折次数(1.4±0.6、1.1±0.4)、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7.0±2.6、3.6±1.6)、髋部骨折概率值(3.2±2.3、1.9±1.0)高于男性。3.不同年龄组老年人骨折概率值: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以65~69岁最高,髋部骨折概率值以80~84岁最高。4.相同年龄组老年人骨折概率值:女性均大于男性。5.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骨折概率值:60~64岁、65~69岁、70~74岁年龄组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存在着正相关。6.BMI与不同骨折类型的构成比:BMI<18.5kg/m2,髋部骨折的构成比最高为71.9%。7.BMI与骨折概率值:BMI与主要部位概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髋部概率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8.BMI与不同年龄组骨折概率值的相关性:70~74岁年龄组BMI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存在着负相关;65~69岁、70~74岁、75~79岁年龄组BMI与髋部骨折概率值存在着负相关。9.BMI与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骨折概率值相关性:75~79岁年龄组,男性的BMI与髋部骨折概率值存在着负相关;女性的BMI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都存在着负相关。10.影响本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性别、母亲髋部骨折史、类风湿性关节炎、父亲髋部骨折史、吸烟。 结论:1.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的骨折概率值与国内外老年人群相比,主要部位骨折的概率值和髋部骨折的概率普遍偏低。2.影响本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性别、父亲髋部骨折史、母亲髋部骨折史、当前是否吸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本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的界定标准:男性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概率值大于或等于3.6%和1.9%,女性大于或等于7.0%和3.2%,且具备父母亲髋部骨折史、目前吸烟史、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危险因素之一。4.骨质疏松性骨折低风险人群的界定标准:男性的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概率值小于3.6%和1.9%,女性小于7.0%和3.2%,且不具备父母亲髋部骨折史、目前吸烟史、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