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我国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养老压力,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养老”难以对老年人提供完全的养老保障。创新养老方式,寻求可行的养老新途径,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障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又称“逆抵押贷款”、“住房倒按揭”,是在养老资源短缺背景下,遵循“以房养老”理念开发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是对传统的“养儿防老”和“票子防老”的有益补充。在界定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方式内涵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老龄化人口数量攀升且高龄化趋势明显、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且养老资源不足、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是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方式的动因,而住房制度改革引致的居民住房自有率逐步提高、金融机构运作资金来源充足、房地产二级市场日趋完善、居民家庭理念逐渐改变为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方式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以房养老”实践的探索,主要有南京“以房换养”模式、上海“以房自助养老”模式、北京“养老房屋银行”模式、中信银行“养老按揭”模式。这些探索都遭遇到很大阻力,尚未取得预期效果。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方式,当前主要面临着传统养老和消费观念的阻力、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局限、承办主体的缺位、现行土地政策的束缚等障碍。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成功实践给我国诸多启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方式的推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需要强化风险控制,产品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在比较政府公营、市场私营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三种方式的基础上认为,“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是当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运作方式。为此,应完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运行机制,明晰政府在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中的职责,运用购买利率保险、房产价值保险,制定合适的贷款价值比例,资产负债匹配等策略规避政策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利率变动风险、长寿风险、房产价值变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