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的成员,其主要结构蛋白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目前,在我国ND免疫预防的过程中,发现常规疫苗对于我国的流行毒株有时不能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疫苗是当务之急。研究发现,如果能够确定病毒蛋白的抗原表位,将几个病毒株的表位结合在一起,使其产生对不同毒株的抵抗,就可以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因此,ND表位的研究正是优化疫苗的最佳途径。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NDV国内流行毒株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特点,根据已知NDV F基因1-374位核苷酸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流行株多数都属于基因Ⅶ型。比较基因Ⅶ型各毒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发现各毒株之间同源率在91.7%-99.7%之间,在本实验室分离并保留的毒株中,GX-2-98与其他各毒株之间同源率多数是在95%以上,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因此,我们选取分离株GX-2-98进行有关ND表位的研究。 利用所设计的引物分别扩增得到GX-2-98毒株的F基因和HN基因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Fa、Fb、HNa),以及NDV分离株SHX-3-99、HLJ-4-95、QH-2-84、GX-5-97 HN片段。根据29株NDV HN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绘制NDV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F及HN基因的分型结果大致相同。 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了NDV GX-2-98株糖蛋白表位的分布,其中F蛋白上有T细胞表位11处,B细胞表位8处;HN蛋白1-165位氨基酸的T细胞表位4处,B细胞表位2处。在氨基酸水平上,基因Ⅶ型HN基因的第65-81位氨基酸较为保守,与其它各型均不相同(毒株TW95除外)。 在表位预测的基础上,将临近的表位合并,设计引物并引入酶切位点,以Fa、Fb、HNa为模板扩增含抗原表位的多肽片段F1、F2、F3、F4、HN1,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上,成功地构建了五个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与原序列没有突变及移码后,经IPTG诱导,有四段含表位的多肽获得了表达。本研究为国内NDV基因Ⅶ型分离株F、HN蛋白特异性表位的鉴定以及ND表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