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素增强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绿色环保、可再生、可降解的材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纳米纤维素因其来源广泛、绿色环保、可再生、强度高,可以作为增强改性剂,与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复合,提高它们的力学性能及其它性能;也可以作为助分散剂,与石墨烯纳米片、聚吡咯等相互作用,应用在柔性超级电容器等功能材料领域。主要内容如下:(1)为了改性壳聚糖薄膜拉伸强度、耐水性能、耐热性能较差及脆性问题,通过机械混合、溶液浇铸的方法,将纳米纤维素与壳聚糖复合,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复合膜,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及纳米纤维素含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分散纳米纤维素晶体(CNC)后溶解CS,制备的复合膜效果较好。当CNC含量为3%时,分散性最好,复合膜拉伸强度达到43.02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1.64%,相较于壳聚糖膜,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3.1%和56.48%,同时CS膜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也有提高。(2)为了解决发泡聚乙烯醇(PVA)材料机械性能、吸液性能、耐热性能不足的问题,采用交联、化学+机械的发泡技术,将纳米纤维素与聚乙烯醇复合,制备PVA/CNC泡沫,研究CNC含量对PVA/CNC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在200-300μm之间,无数的大孔小孔相互连接贯通,属于开孔结构,表观密度极低,全部小于0.1 g/cm~3,为高发泡泡沫塑料。干态CNC/PVA泡沫在CNC的添加量为2%时,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压缩比强度分别为907.19 KPa、1295.98KPa、12835.87N·m/kg,相较于未加入CNC的发泡PVA性能提高了49.92%;湿态CNC/PVA泡沫在CNC的添加量为2%时,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压缩比强度分别为9.04 KPa、12.91 KPa、1127.90 N·m/kg,相较于未加入CNC的发泡PVA压缩强度提高了69.61%,且可循环利用,发泡PVA的吸液性能和耐热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为了解决聚吡咯(PPy)、石墨烯纳米片(GNS)制备成导电薄膜太脆,比电容过低,无法用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上的问题,用纳米纤维素纤维(CNF)将聚吡咯、GNS@PPy等稳定分散在水中,采用冷冻干燥、压片等工艺制备成气凝胶电极,研究不同气凝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气凝胶电极具有较好的柔性,气凝胶被挤压后依然显示着层层堆叠的结构,形成了良好的三维导电网络,有利于电解液中的离子在其表面吸附和扩散。GNS@PPy/导电炭黑(CB)/CNF气凝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331.68 F/g,相较于PPy/CNF气凝胶电极(45.38 F/g)提高了6.3倍。交流阻抗为0.88Ω,在5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充放电3000次,仍然有70%的比电容保持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大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短时间内涌现出了众多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形成都是基于招投标基础之上,化工项目也不例外,其中招投标的管理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仿人机器人的概念被提出后,仿人机器人逐渐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全球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仿人机器人因其结构形式、运动方式具有模仿人类的特点,可以代替人类在多种环境或复杂条件下执行安防、侦察、陪护、娱乐、服务等任务,因而得到人们的青睐与重视,对其的研究也日益深化。但对仿人机器人来说,其关键在于机器人协调运动的智能控制与技术实现。为此,本文
一、澳大利亚媒介与传播研究的历史背景 澳大利亚作为英国前殖民地,其文化教育机构大都以英国模式为样板,但受美国的影响日益明显。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该国形成
文章运用制度均衡理论分析了我国《土地承包法》的意义和无地农民形成的原因,在土地资源失去均衡的条件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土地承包制存在的长期性,根据调查数据资料对河
在移动通信领域,为了应对5G移动通信爆炸性数据接收密度、端到端的低时延等特点,于是具有增强特定方向信号等特点的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成为了5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数字波束成形收发机的硬件电路作为5G小基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T/R组件,市场对其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将根据市场对小基站的需求,给出针对性的数字波束成形收发机硬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本论文中我所做的工作如下:第一,完成了数字波束成形收发机电路需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1],可见新闻舆论的导向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新闻单位需要注重新闻舆论对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的影响。而作为主流媒体,更是肩负着正确引导新闻舆论走向的重任,必须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适应当代受众舆论特征,为新闻舆论树立正确导向。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主流媒体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