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汉语教学法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音乐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多教师开始尝试着把音乐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关于音乐在语言教学中应用,多数研究还只停留在理论上,很少真正付诸实施,令人颇感遗憾。笔者经研究发现,现有的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多是把歌曲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其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很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研究了原始人类及儿童的成长,发现音乐、动作、舞蹈和语言原本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找到了语言、动作、音乐的“公分母”——节奏,并把音乐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节奏训练在他“原本性”的音乐教学中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笔者从奥尔夫教学法中得到灵感,借鉴奥尔夫教学法,尝试把节奏和动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实验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只是笔者的教学对象是泰国职教学生,这种节奏律动方法是否同样适合其它国家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尝试。本文共有三个章节,其中第三章节奏律动汉语教学设想在语音偏误中的实践应用,是本文较具独创性的一节。听力、节奏、语气和嗓音看似和学习第二语言没有直接联系,其实这些因素对语言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这些技能的训练。泰国学生常见的偏误及对偏误的对策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最新颖的地方,“对策”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把节奏律动教学法应用到汉语语音教学中。最后总结全文,笔者进一步阐述了观点,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关注、研究这一领域,从而促进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