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20世纪油画传入中国后,这一西方的绘画形式便与中国文化产生了碰撞、交汇、融合。在经历了被吸收、被改造的过程后,处于中西碰撞与冲突的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便提出了意象油画这个命题。油画这一西方画种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并产生意象油画,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中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息息相关。中国文化是一种川江湖泊似的的文化,是一种烟雨迷蒙、婉约典雅的诗性文化,这使中国的书法、绘画,都呈现出了具有地域与气候烙痕的文化特征。相反,这一诗性文化也成为了书法和绘画这些典型的中国艺术体裁,而书法和绘画的艺术语言又承载了独特的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从这个角度上看,如果油画不能在语言上体现这种诗性文化的特征,那么从根本上,就不能说油画具有了中国的文化特质。意象油画这一命题的提出,带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深入探索。中国第一代油画先驱们在探索中国意象油画的道路上虽然没有明确其概念,但从他们的作品中,可清晰地看到他们发展中国民族油画艺术的步伐。那个时期的油画家除了对西方古典油画的学习之外,还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先进思想,涌现出了一批走在时代前列的艺术先锋,林风眠、关良、吴大羽等油画家就是以敏锐而独特的艺术眼光,将中国绘画中的民族元素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东方艺术家独有的意象情怀。实际上,意象与写意和表现等艺术风格略有不同,它不属于哪一种绘画表现手法的专利,它主要是在绘画的表现上体现了一种诗情画意,从而达到意象境界,其艺术表达形式无论是写实或是抽象都可能达到意象的追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中国油画发生了巨大变化,涌现出许多和以往不同的风格,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观念”似乎是当前十分流行的做法,这股风潮带动了油画的风格向个性化发展,同时也使油画在观念和形式上形成了中西文化相融合的局面。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绘画风格它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意象油画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鱼龙混杂的现象。然而这种反面的艺术影响并不能说他没有价值,只能是这种艺术主张的自身缺陷和可能造成的误导。因此对于意象油画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端正态度、理清思路。意象油画和西方本土油画最大的区别,在于意象油画最大程度地渗入和包蕴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与文化心理。因此,尽管意象油画的边界十分宽泛,但它的内核非常鲜明,它是中国人的文化性和文化性的中国特征,即作品怎样透现和凸显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人格境界和品味格调。还需要说明的是,意象油画不是油彩的中国画,它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对于异质艺术内核的“我化”与“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讲,油画的本土化并不只限于意象油画一条道路,这正像“意象”不能完全涵盖中国全部的文化特征一样,而且,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任何一种文化血脉与模式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与更新、面临着新的科技文明之下的文化冲突与整合。但不论怎样,意象油画这个开始被历史重新认知和审视的油画本土化之路,会走得更加稳健和深入,会得到更多的文化认同与赞赏。总之,我认为意象油画体现着强烈的中国特色,这种绘画形式为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意象油画将会在中华大地的雨露滋养下生根发芽,充满着无限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