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美国信息交互设计专家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一书中,首次给出了体验设计定义: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努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体验性设计要遵循突出产品简洁实用性、愉悦使用者感官、创造产品差异性、强化产品主题、强调产品互动参与性、重视产品生态理念的原则,并将体验特征从感官、行为、精神三个层面上综合表现。目前,导航产品市场,外国公司更全面更先进的技术,而使用费是非常昂贵的。国内企业,基本上是在外国公司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生产车载终端,手持定位仪产品。但随着中国自身的研发“北斗”全球定位系统逐步完善,这种现象将有根本性的改观。也使得个人全球定位产品由原先靠纯技术竞争转向今后的外观设计竞争。GARMIN的公司为例,美国在中国的GPS市场,占了其GPS手机系列的很大份额,无论是机器性能,内部功能,用户界面,接收灵敏度,或机器包装,大小,取决于各个方面,如感和感觉,都是精心设计的。来自日本的ICOM公司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卓越的性能,完善的售后服务打入了中国市场,占领了我国无线电通讯市场的较大份额。加拿大的CSI公司、美国PCC公司同样也不会将这一块庞大的市场让手以上国际GPS巨头。从体验经济方向入手进行导航产品设计研究,整合相关设计研究方法,技术,理念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创造性地跳出了以往单单从人机、产品语义、设计心理学等角度研究产品设计,而是针对产品最终使用者、设计师、产品三方的互动关系入手,系统全面地对此命题做出诠释。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一定建设性的设计思路。对体验性设计在导航产品中的应用所作的专案研究带有一定的探讨性,大胆的设想与产品设计也许会对其他研究人员有一定启发作用。将体验性设计全面的融入到个人定位导航产品中,一方面使得导航产品的针对性更强,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国内企业抢占GPS市场份额,打破外国企业相对垄断的地位,促进GPS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也是国产“北斗”全球定位系统民用化的完美延伸,使得新技术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