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寒地区沙化草地中的沉积物代表的是气候冷暖干湿旋回之下沉积外动力的明显变化,同时也记录了高寒沙区地质历史时期沙漠化正逆过程及强度的变化,因此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可作为恢复古沉积环境演变的良好信息载体。沉积物中的元素、粒度、有机质等多种指标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信息,能较好地揭示古沉积环境的演变。玛曲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端,本文选取玛曲高原东南部典型的古土壤-河流相沉积序列(郎曲剖面),运用14C和光释光测年手段,通过对地球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有机质等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与周边区域进行对比,重建了玛曲高原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在全剖面中表现为SiO2>Al2O3>Fe2O3>CaO>K2O>Na2O>MgO,其中Ca、Na、Si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发生了迁移淋失,Mg、Fe则呈现出显著富集的特征,常量元素的活动性与迁移能力顺序为Ca>Na>Si>Al>K>Mg>Fe。微量元素中Ba、Zr、Sr发生了明显的迁移淋失,大部分微量元素以富集为主,具有代表性的微量元素迁移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Ba>Zr>Sr>Cu>Pb>V>Co>Zn>P>As>Mn,从左至右,元素相对富集程度逐渐增强。SiO2/Al2O3、Na/K、(K2O+Na2O+CaO)/Al2O3(退碱系数)、Cu/Mn和Sr/Cu在河流相沉积层的比值高于古土壤层,而CIA、(Al2O3+Fe2O3)/(RO+R2O)(残积系数)、Rb/Sr、Sr/Ba、P/Mn和Zn/Mn比值在各古土壤层相对较高。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及A-CN-K三角图变化趋势表明玛曲高原化学风化处于脱Ca和Na的初级阶段。在河流相沉积层中,砂含量为高值,粘粒、Md、Mz、SC/D、质量磁化率和有机质含量为低值;在古土壤层中,砂含量为低值,粘粒、Md、Mz、SC/D、质量磁化率和有机质含量为高值,说明古土壤层发育时期环境相对温湿,而河流相沉积时期环境相对凉润。对玛曲高原LQ剖面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和有机质进行分析,并运用14C和光释光定年技术,将玛曲高原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划分为9.4ka B.P.以前沉积环境凉润、风沙活动强烈;9.46.4 ka B.P.沉积环境温润、风沙活动减弱;6.42.3 ka B.P.沉积环境凉润、风沙活动增强;2.3 ka B.P.以来沉积环境温湿、风沙活动减弱4个阶段。通过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QDST剖面、共和盆地孢粉所记录的环境信息对比发现,全新世以来郎曲剖面记录的沉积环境与青藏高原周边区域所记录的环境信息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与玛曲高原MO和OL剖面所记录的中晚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信息吻合度高,因此全新世以来玛曲高原的沉积环境演变与青藏高原周边区域具有较好的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