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王浆是哺育蜂咽下腺和上颚腺等腺体的分泌物,是一种天然的功能性食品。蜂王浆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水、蛋白质、脂类、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等,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蜂王浆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等医疗保健功效的基础。为提高蜂王浆产量,我国从意大利蜜蜂(意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培育出了蜂王浆高产蜜蜂(浆蜂),并尝试通过改变移虫后的取浆时间来提升蜂王浆品质。已有研究报道了蜂王浆产量和取浆时间对蜂王浆总蛋白和10-羟基-2-癸烯酸(10-HDA)等成分含量的影响,但仍存有分歧,而且对其他小分子成分的影响尚不清楚,制约了蜂王浆品质的总体评价。本课题旨在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浆蜂和意蜂在移虫后24 h、48 h和72 h生产的蜂王浆小分子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解析蜂王浆产量和取浆时间对蜂王浆小分子成分的影响,并比较蜂王浆含水量和抑菌活性,从整体上判断蜂王浆的品质,确定最佳的取浆时间,为我国蜂王浆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为优化蜂王浆代谢物的提取方法,分别使用浓度分别为50%和80%的3种溶剂(甲醇、乙醇和乙腈)提取蜂王浆代谢物,运用UPLC-HRMS进行检测。发现80%甲醇或80%乙醇组得到的代谢特征离子数量更多,而80%乙腈组最少且重复性最差。已鉴定的中低极性物质在50%溶剂组丰度较低,强极性物质在80%乙腈组丰度最低。因此,80%甲醇或80%乙醇是提取蜂王浆代谢物的最佳溶剂。通过浆蜂和意蜂3个取浆时间的蜂王浆代谢组学分析,鉴定了77个高丰度小分子化合物。与意蜂相比,浆蜂蜂王浆不仅产量提高了9倍,而且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72 h蜂王浆的10-HDA(1.98%)和水分平均含量(67.26%)均符合我国优质蜂王浆的国家标准,抑菌活性也未发生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浆蜂蜂王浆在产量显著提高的同时,仍然保持了优良的品质。浆蜂移虫后24 h蜂王浆的平均含水量显著下降(58.57%),10-HDA、乙酰胆碱、牛磺酸等活性成分含量显著升高,因而具有更高品质,但由于产量显著降低且耗费劳动力,不利于蜂王浆生产。移虫后48 h和72 h的蜂王浆代谢谱高度一致,含水量和产浆量均无显著差异,但48 h生产方式的移虫数量比72 h增加50%,更耗费劳动力,所以72 h优于48 h取浆。本研究首次将反相液相色谱(RPLC)和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两种分离方法分别联合高分辨质谱技术,进行蜂王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优化了蜂王浆代谢物提取方法,为后续蜂王浆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阐明了浆蜂蜂王浆优质高产的特性,揭示了移虫后收取蜂王浆的最佳时间,为蜂王浆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