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劝导者与被劝导者形象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奥斯丁(1775-1817),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英国女作家,一生共完成了六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本文主要研究六部小说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劝导者与被劝导者形象。女性劝导者进一步可分为正面的女性劝导者与负面的女性劝导者。正面的女性劝导者有:理性的埃莉诺,现实的夏洛特,乐观的史密斯夫人,还有新女性克罗夫特夫人。负面的女性劝导者有:吝啬自私的约翰·达什伍德夫人,一心想让儿子出人头地的费拉斯夫人;还有鼓吹勤俭节约的诺里斯太太。女性被劝导者有不卑不亢的伊丽莎白,主动求爱的凯瑟琳·莫兰,不甘平庸却误入歧途而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富家女玛利亚,勇敢又无奈的绅士之女简·费尔法克斯。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同时作为劝导者与被劝导者的女性,比如,因为受到正确劝导与教育而改变命运的范妮,知错就改、经济独立的爱玛,善解人意、明辨是非的安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介奥斯丁和她的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第二章分别研究奥斯丁小说中不同形象的女性劝导者。第三章研究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被劝导者。第四章分析奥斯丁小说中同时作为劝导者和被劝导者的女性人物形象。第五章总结全文。小说中不同形象的女性劝导者与被劝导者,由于她们所生活的社会与时代的局限性,她们无法通过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与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不同的劝导者与被劝导者因为她们自身的判断与选择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她们的人生经历,无论是困境、磨难、丑闻,还是隐忍、平凡、幸福,都发人深省,并能够对现代女性的婚姻和生活给予启示。这些女性虽然没有激烈地反抗社会与时代的不公,但她们努力积极地去适应那个社会与时代,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现实与实用的人生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在DOTA中,半人马酋长是一位玩家们非常喜爱的英雄。凭借着强壮的身体以及大招奔袭冲撞,它堪称冲脸流的代表英雄。  不过,在游戏的前期,半人马酋长在团队中的定位略显尴尬。虽然具有一定Gank能力,但是让其走中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让其走优势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半人马酋长必定会影响carry的发育;如果去劣势路,那又无法保证自己的发育。  既然定位如此尴尬,不如去野区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本期DO
幽默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历史悠久,也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世纪末以来,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幽默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推动了对幽默进行
以错误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法语专业四级听写试卷进行错误分析,首先将在专业四级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分为两大类:实体层面错误和语法层面错误,然后就如何开展课堂听写教学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曾经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精于结构的小说、浪漫和幻想小说及性格与环境小说。评论界对哈代的“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艺术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团体,他们的自主学习状况更值得研究。  本文旨在研
本研究从社会认知角度,以齐莫尔曼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框架为依据,探索学习者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如何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和学习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打破了以“等值论”为基础的传统语言学式研究模式,把翻译视为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