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以制度创新为视角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g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虽然给人类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让人类自身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以“人类为中心、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来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工业文明形态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并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人们不得不探索一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与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地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有序良好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后工业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比,其具有一定的共同性,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存在一些自己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全面性,协调性,互利性,可持续性。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社会文明这个大系统,并在文明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  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理性反思,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生态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升华,也是对我国严峻生态现状的深刻认识和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当前我国的严峻生态现状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激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受损;生态恶化日益加剧,人们生存状况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等方面。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紧张与激化的表现,但其实质是人与人关系的不断紧张与激化。而造成人与人关系紧张、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规范、调整与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缺陷。具体体现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政策的缺陷,社会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方面。为此,需要构建和完善生态经济体制,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构建和完善生态行政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政治环境;构建和完善生态社会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其他文献
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散杂居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1993年6月8日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培
近年来纵然对全国美展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但全国美展一直是我国美术发展体系的重要总成部分,2014年在“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主旋律下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如期举办。本
作者的精神权利在著作权制度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从世界范围来看,关于作者精神权利的研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作者精神权利的保护得到了一定的重
系统分析了免耕对土壤N、P、K、S、微量元素以及 pH值的影响 ,并提出了N、P、K肥和石灰、石膏的施用方法 The effects of no-tillage on soil N, P, K, S, trace element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