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被执行人利用法律漏洞或采取不正当手段规避执行的现象日益突出,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司法公正及司法公信力的一大问题。2011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将当前大量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不良现象作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各级法院也纷纷响应,加大了执行工作力度。但是随着被执行人采取的规避执行手段日趋多元化和隐蔽化,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规避执行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影响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破坏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总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彻底遏制、打击规避执行行为,实现执行工作的新发展。本文综观规避执行的诸多表现,从理论上抽象出规避执行行为的特征、责任性质及表现样态,从源头上分析规避执行行为的成因与危害,再立足于我国规避执行行为规制的困境,结合法院执行工作的实践,进而重点探讨规避执行的反制规制的构建,以期能够严厉打击规避执行行为,提高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