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多诺作为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在哲学、美学、文学理论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令人瞩目。从研究对象和目的来看,阿多诺的批判理论一方面是剖析、批判社会经验,从中获得有关社会的客观知识;另一方面是从意识形态批判中辨析、破除潜在的、隐含的社会强制,意图实现人与社会的解放。就具体的历史语境而言,面对社会现代性的诸多弊端和启蒙辩证法的逻辑演进困局,阿多诺以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作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把审美的要素作为思考社会历史经验的一个辩证环节,最终通过美学理论的建构重新反思个体经验的价值、恢复经验的“真诚”,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批判性介入。“中介”,这一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在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沟通主客体的重要因素,可以调解主客体之间截然对立的状态,走向二者的互融。从具体的理论演绎来看,中介作为阿多诺认识论的必要环节,有利于思考主体的塑造过程,焕发客体的活力,建立主客体的非同一性关系,实现认识论模式的变革。阿多诺将社会的异化状况视为人对自然控制的延伸,而借助概念的中介重新认识自然是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一步。自然哲学作为透视自然美的必要中介,则有助于恢复人对自然的审美经验。自然美也是自然与艺术之间的中介。艺术从对自然美的模仿中,可以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现代艺术的自律性与社会性的辩证使得阿多诺转向了艺术社会学的建构,而中介问题是其核心主题。美学理论作为解读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的必要中介,其辩证思维有助于剖析艺术中的真理性问题,最终达到理论对社会的批判,实现理论的社会功能。本文绪论部分围绕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中介问题,梳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综合前人的成就,寻找理论的生长点。主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分析和阐释阿多诺的认识论思想,为后面章节对阿多诺中介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阿多诺的理论不仅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反思、批判,也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种延伸。阿多诺的认识论前提是主客二分,但是这种二分又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作用的。首先,主体带有个体人性的要素,受到客体的中介,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观念。就客体而言,阿多诺提出“客体优先性”的概念,是对传统主体性哲学的一种反思与质疑,破除了主观理性抽象性的幻象。其次,阿多诺否认主客体混沌不分的状态,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的反思才能被认识,从而与旧的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确立了实践的意义。最后,阿多诺将概念的任务转向对主客体非同一性的认识,也成为否定辩证法的关键,有利于理论对实践的批判、介入。第二章从中介的角度考察阿多诺的自然审美理论。人类是借助自然的概念中介逐步丰富对自然的认知,但是这种概念认识并不能取代人类对自然的全部认识和感知。人类对自然的审美体验是以自然的概念为中介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自然美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概念自然和非概念自然之间的非同一性关系。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中介,在对自然审美经验把握和解读的基础上,可以透视其中的社会历史内涵。自然美作为自然与艺术之间的中介,也以其无规定性的特征成为艺术模仿的对象,进而可以缓和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对立,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第三章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艺术的自律性与社会性的辩证关系角度切入,重点研究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是如何在艺术中得以贯彻,成为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重要中介的。阿多诺认为,真正音乐社会学的问题是中介问题。推而广之,他的艺术社会学,就是要从生产、再生产、消费、接受与批评等角度探讨艺术意义的生成以及社会作用的问题。第四章则是深入到艺术建构的内在逻辑,研究美学理论在艺术意义的建构与解读中的中介作用。在阿多诺看来,艺术作品的哲学内容使得美学理论成为解读艺术内在意涵的必要中介。传统美学理论的体系性建构忽视了艺术的非概念成分,难以回应审美唯名论的冲击。美学的革新需要运用辩证思维,从艺术的历时性生成过程与具体的社会经验解读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另外,阿多诺美学的理论反思、建构逻辑与价值指向不仅合理地阐释审美经验的具体内容、重新恢复经验的活力,而且也指明理论的社会维度,有助于理论认识的有效增长。最后,文章的结论部分总结全文:从认识论上讲,阿多诺承认主客二分的客观性,一方面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中介提出客体优先性的概念,建立主体与客体的非同一性关系。以中介问题为切入点的自然审美理论、艺术社会学的建构将有助于恢复经验的活力与“真诚”,为认识的有效增长提供必要内容。美学作为反思具体审美经验的必要中介,其辩证思维有利于解读艺术作品中的真理性内容,实现理论对实践的必要认识与重要指导,推动人与社会的自由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