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国民幸福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27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所揭示:“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理,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需加以论证的”,“例如,每个人都谋求幸福。”①尽管马克思并没有对幸福进行过专门论述,但其实践人学价值所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时无刻不闪耀着关于人类幸福的光芒。正是马克思幸福人学的光芒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生活各大领域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然而,在GDP的全球“惯性共识”价值牵引下,可量化的经济数据指标无疑成为我们衡量社会(地区)发展的黄金指标,在这种价值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正向协同发展效应,生态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矛盾多方面致使民众幸福感下降,因此,幸福也日益成为近些年来民众所关注的焦点话题。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对中国特色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民幸福进行相关探讨和分析。文章绪论从中外有关幸福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比较,指出了我国国民幸福研究的不足。正文第一部分对“幸福”相关概念作了阐释和问题界定,对国民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关联进行了阐述;正文第二部分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幸福感的现状,并对影响国民幸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如何推进幸福建设进行了多维视角探索并提供了提升国民幸福感的相应举措。
其他文献
Z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隶属桂林市。全境处于越城岭西麓,金紫山、银竹老山的东南侧,南起北纬25°46′,北至北纬26°21′,西起东经110°15′;东至东经110°55′;境内东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大多高等农业院校已经从最初的农务学堂,发展成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国的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服务、科学研
儒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强调以人为本、宽厚仁爱、诚实守信和厚德载物,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经过五千多年的洗礼和扬弃,儒学展现出强大的
通过成效显著的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社会主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法宝。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有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