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受试患儿干预前后主证、次证改善情况,主证评分、次证评分的变化及疗效指数,对比小儿推拿疗法与玉屏风散药物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的临床疗效,进而总结小儿推拿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的规律。并通过观察治疗组受试患儿干预前后血清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小儿推拿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推广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肺卫不固型汗证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深入研究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汗证奠定基础。
方法:本项研究拟纳入符合肺卫不固型汗证中医、西医、证候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小儿推拿治疗组,玉屏风散药物治疗组,各组30例患者。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受试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指数、小儿推拿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对小儿推拿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X2=8.838,P=0.0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两组受试者接受干预后的变化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在出汗程度、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主证评分方面均有改善(P<0.05),且小儿推拿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对各项次证、次证评分也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相比较,仅针对大便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效果更加显著;其他次证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其他次证的疗效相似。治疗组干预前后受试者乙酰胆碱含量组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儿推拿疗法可以影响患儿血清中乙酰胆碱含量。
结论:小儿推拿可以有效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能明显改善肺卫不固型汗证患儿的出汗过多,反复呼吸道感染,恶风、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改善患儿体质,增强患儿机体的调节能力,提高患儿抵抗力。通过对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影响患儿乙酰胆碱的含量来减少出汗,可能存在的机制如下:
1.小儿推拿手法能够通过对皮肤表面穴位及脊柱两侧交感神经循行处穴位一系列机械性刺激,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程度,经过神经—体液的调节,神经末梢过度释放乙酰胆碱受到抑制,对突出后膜刺激减少,离子通道反应减少,从而抑制汗腺分泌。
2.推拿手法还有可能是通过对组织反复挤压所产生的推动和吸引力促进了神经末梢微循环,加速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降低了血清中乙酰胆碱浓度,从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
3.研究表明,粗纤维(如Ⅰ、Ⅱ类纤维)的活动可抑制细纤维的活动。小儿推拿手法可能通过对皮肤、组织的一系列力学刺激,经过粗纤维传导,抑制了人体深部热敏神经元活动,减少对发汗促进中枢的刺激,信息无法向下传达,神经末梢乙酰胆碱分泌减少,从而抑制出汗。
4.小儿推拿手法能够补肺固表,增强体表的固护能力,降低皮肤温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从而减少汗出。
因此,小儿推拿对于治疗和改善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法:本项研究拟纳入符合肺卫不固型汗证中医、西医、证候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小儿推拿治疗组,玉屏风散药物治疗组,各组30例患者。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受试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指数、小儿推拿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对小儿推拿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X2=8.838,P=0.0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两组受试者接受干预后的变化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在出汗程度、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主证评分方面均有改善(P<0.05),且小儿推拿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对各项次证、次证评分也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相比较,仅针对大便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效果更加显著;其他次证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其他次证的疗效相似。治疗组干预前后受试者乙酰胆碱含量组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儿推拿疗法可以影响患儿血清中乙酰胆碱含量。
结论:小儿推拿可以有效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能明显改善肺卫不固型汗证患儿的出汗过多,反复呼吸道感染,恶风、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改善患儿体质,增强患儿机体的调节能力,提高患儿抵抗力。通过对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影响患儿乙酰胆碱的含量来减少出汗,可能存在的机制如下:
1.小儿推拿手法能够通过对皮肤表面穴位及脊柱两侧交感神经循行处穴位一系列机械性刺激,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程度,经过神经—体液的调节,神经末梢过度释放乙酰胆碱受到抑制,对突出后膜刺激减少,离子通道反应减少,从而抑制汗腺分泌。
2.推拿手法还有可能是通过对组织反复挤压所产生的推动和吸引力促进了神经末梢微循环,加速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降低了血清中乙酰胆碱浓度,从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
3.研究表明,粗纤维(如Ⅰ、Ⅱ类纤维)的活动可抑制细纤维的活动。小儿推拿手法可能通过对皮肤、组织的一系列力学刺激,经过粗纤维传导,抑制了人体深部热敏神经元活动,减少对发汗促进中枢的刺激,信息无法向下传达,神经末梢乙酰胆碱分泌减少,从而抑制出汗。
4.小儿推拿手法能够补肺固表,增强体表的固护能力,降低皮肤温觉感受器的敏感度,从而减少汗出。
因此,小儿推拿对于治疗和改善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