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也日渐蓬勃,大学招生规模逐年递增,其教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因此,我国高校采取了多校合并、原有校园改造扩建、增建新校区或建设大学城等措施,伴随着高校热火朝天的建设,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也因此充满生机活力,校园滨水空间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采用文献法、案例法、观察法、调查法及分析法,以吉林农业大学滨水空间景观改造为实践案例,对校园滨水空间景观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设计实践,归纳校园滨水空间景观改造设计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校园景观的国内外研究中,老校区景观改造的研究较少,研究角度过于宏观,生态保护意识较弱,其发展趋势会注重老校区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并且加强关于校园滨水空间和生态的研究。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研究中,缺少关于情感、空间连接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其发展趋势会加强这三方面的研究。本文从校园景观设计和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两个概念入手,将校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定义为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400 m以内的陆域空间的景观设计。校园景观案例中,从雕塑小品和植物设计等角度,分析了巴黎索邦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景观设计;滨水空间景观案例中,从水系、空间活动及文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波士顿公园系统和合肥市护城河环城公园景观设计;校园滨水空间景观案例中,从特色空间营造、植物及桥路等角度,分析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郑州大学景观设计,这些都为之后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在吉林农业大学校园滨水空间景观改造设计实践中从感官连接、空间、驳岸、水体、植物五个角度进行专选设计,将场地规划为休闲活动、休憩停留、形象展示、滨水观赏、自然风景五个区域。期望对校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实践研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最终对大学校园滨水空间景观提出改造设计策略:期望通过感官连接加强各滨水空间的联系;使校园滨水空间成为师生情感和校园文化表达的载体;减少人工硬质驳岸,增加自然式驳岸;营造富有弹性的水体景观及运用有文化寓意的乡土植物,丰富校园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