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对蜂窝梁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ky4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窝梁一般是由普通工字钢梁或H型钢梁沿预定折线切割、错位焊接而成的一种新型梁。与普通工字钢梁相比,蜂窝梁具有自重轻、承载力高、平面刚度大、节省材料等特点。在蜂窝梁的制作过程中,切割、焊接区域因温度急剧升高而产生塑性压缩,冷却过程中因受周边区域约束而产生内部自相平衡的残余应力场,因此蜂窝梁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有别于普通工字钢梁和H型钢梁。同时,由于蜂窝梁腹板高度相对原型梁有很大提高,其腹板更容易发生局部屈曲破坏。腹板孔洞的存在改变了梁截面剪力的传播路径,使得蜂窝梁的局部破坏模式有别于实腹梁。相关学者提出的蜂窝梁残余应力分布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翼缘残余应力的分布对蜂窝梁的整体稳定性能有较大影响,腹板残余应力的分布对梁墩局部屈曲性能的影响也不可忽略。目前,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试验、数值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残余应力对蜂窝梁稳定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根据对称相似原则建立了与试验中试件相同的六边形孔蜂窝梁局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切割和焊接过程,得到各板件残余应力的分布,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对翼缘厚度、翼缘宽度和腹板厚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化分析,基于已有的普通热轧工字钢梁残余应力分布,提出了蜂窝梁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模式。
  (2)基于已有试验研究成果,对影响蜂窝梁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纯弯蜂窝简支梁弯扭屈曲临界荷载的概率分布和影响因子的敏感度。将有代表性的试验结果与欧洲规范EN1993-1-1中蜂窝梁整体稳定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采用中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提供的抗力分项系数,计算了不同荷载组合下蜂窝梁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可靠度指标。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分布组合对蜂窝梁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参数化分析结果,对相关规范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蜂窝梁整体失稳临界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介绍了蜂窝梁局部破坏类型和主要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蜂窝梁梁墩局部屈曲的判定依据。在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残余应力影响的基础上,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对蜂窝梁局部屈曲临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有限元的分析结果,经拟合得到考虑各参数耦合效应的剪切稳定系数k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而提出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蜂窝梁局部屈曲计算方法。
  (4)鉴于当前国内外对蜂窝梁畸变屈曲性能的试验研究较少,本文对蜂窝梁的畸变屈曲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国内常用的两种截面类型的工字钢(HN200×100和HN250×125)进行切割、焊接得到蜂窝梁试件,试件两端铰支、跨中单点加载。为同时研究梁的侧倾畸变屈曲和约束畸变屈曲性能,对试件端部和跨中的上翼缘施加侧向约束。通过试验得到蜂窝梁的屈曲临界荷载、跨中和四分之一跨度梁墩截面的荷载-位移曲线和梁墩中轴纵向焊缝处荷载-应变曲线,并根据荷载-位移曲线绘制了荷载作用下梁墩截面的屈曲变形图。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畸变屈曲。
  (5)以前文得到的蜂窝梁残余应力分布为基础编制初应力文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充分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残余应力分布等因素,建立了蜂窝梁三维分析模型。基于验证后的模型进行参数化分析,分析了各因素对蜂窝梁畸变屈曲性能的影响规律。参考普通工字钢梁的畸变屈曲理论,采用有效扭转刚度和有效翘曲刚度考虑腹板局部屈曲的影响,得到蜂窝梁畸变屈曲临界荷载的计算方法。将本文理论方法计算结果、AS4100规范计算值和AISC规范计算值与相关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本文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蜂窝梁畸变屈曲的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是工业生物技术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发酵产业,但传统发酵需要灭菌操作,发酵过程高耗能、耗淡水且不能连续,导致生产成本偏高,无法与化学工业竞争。因此,急需开发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NGIB)来克服这些缺点。NGIB利用盐单胞菌等极端微生物作为底盘细胞,具有发酵不需灭菌、节能节水、设备投资少、产物终浓度高、分离过程简单等优点。本文围绕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过程,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在技术优势强化,生物
设计一种单时钟/机器周期的MCU是极具挑战性的,是MCU体系结构、数字电路设计与理论、MCU应用系统的综合运用.本文提出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运用的手段和工具、给出的实际硬件实现,对MCU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实际的科研价值和实用意义,有一定的创新性,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控制单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51单片机指令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单时钟/机器周期指令体系结构的Y8051 MCU,在时序上采用指
学位
MCU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耐多药和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人群分布特点,以及临床患病情况与耐药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4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以及同时期一组2370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分析二组的差异,探讨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患病特点以及临床患病情况与耐药发生的相关性。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革命性的变革,目前的移动终端设备呈现出高度集成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其芯片上搭载的滤波、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器件朝着更加小型化的趋势发展。目前,LTCC(低温共烧陶瓷)工艺在微波器件小型化方面的优势明显。  本文将基于LTCC工艺展开对低损耗小型化微波器件的研究,通过减小内部电感与电容间的交叉耦合的干扰,并解决阻抗匹配的问题以设计低损耗高隔离度的多工器如双工器、三工器。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
学位
近年来,多智能体协同区域覆盖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多船海底协同探测,复杂环境中多飞行器对运动目标协同搜索、对陆地基地的协同侦察监视等。多智能体同时到达固定区域的区域覆盖控制问题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被覆盖的区域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运动的,区域的大小可能发生变化,变化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未知的;多个智能体也可能由于初始空间位置的限制,不能或者不需要同时到达需
学位
基于直接法的大范围单目即时定位和地图构建(LSD-SLAM,Large-Scale Direct Monocular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基于单目视觉传感器数据在未知环境下估计机器人位姿并重建环境场景,对这种不依赖于GPS的导航方法的研究是目前自主无人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LSD-SLAM为研究对象,对三维场景重建进行了研究。基于这个出
学位
随着微电子和高分子材料技术发展,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多旋翼飞行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使多旋翼飞行器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相较于固定翼飞行器,多旋翼飞行器具有机身结构简单、机动性好、可悬停、操作难度低、起降无需跑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低空航拍、商业表演等领域。由于多旋翼飞行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飞行安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带有容错功能的飞行器能够提高飞行稳定性,减少飞行事故。因
随着某跨国制造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内部的信息电子数据与日俱增,所以使业务流程管理和系统集成管理成为集团管理的核心支撑。目前企业的SAP、OA、MES、ATMS等各大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独立,信息孤岛的出现给企业上下员工的日常办公造成了诸多不便:各套系统的账号、密码、操作方式不一;领导疲于在多个系统中审批文件;企业员工徘徊在各业务系统之间,多个系统的数据不能互通,数据的传输经常出现延时和不一致。因
近年来,汽车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的产销量始终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与汽车销售市场密切相关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也是一片繁荣。但是机遇总是伴随着竞争,作为以配件销售为主要盈利途径的配件代理商企业,如何实时了解自身配件销售详情,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配件采购计划等决策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论文面向代理商配件销售过程,依托于汽车产业链协同云平台数据空间中海量的多价值
学位
理论上,按照现行的颤振设防标准进行设防,大跨桥梁不会发生颤振;然而,随着大跨桥梁进一步长细化,可能在设计上无法达到现行的颤振设防标准,再加上全球气候非平稳的不利演变,大跨桥梁在服役期间存在发生颤振的可能性。因此,开展大跨桥梁后颤振性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有限元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大跨悬索桥后颤振响应特性与强健性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阶跃函数法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