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巴胺的沉积及其功能化表面的构建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贻贝仿生化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技术为表面科学注入新活力,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环境等众多前沿学科,其中以多巴胺为代表的表面修饰技术已经成为该领域的新宠。然而,传统聚多巴胺沉积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沉积时间长、涂层均匀性欠佳、涂层稳定性差、黏附力与沉积机理不清和同质化的应用设计。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发展了聚多巴胺的快速沉积技术,采用AFM和表面力仪技术揭示了聚多巴胺的黏附力和沉积机理,并利用聚多巴胺的特性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功能化表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发展了 CuSO4/H2O2诱导聚多巴胺的快速沉积技术,沉积速度高达45±2nm/h,是目前最快的沉积速度;相比传统的聚多巴胺沉积技术,快速沉积技术制备的涂层更加均匀,具有纳米级的孔道结构,并且涂层在强酸、强碱和有机溶剂条件下的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可以进一步拓宽涂层应用范围。发展了 AFM二氧化硅微球探针技术测量聚多巴胺涂层与不同亲疏水表面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力,并结合热力学相互作用自由能的计算,揭示了聚多巴胺的沉积机理;利用表面力仪技术原位表征了聚多巴胺沉积过程中的黏附力变化,系统比较了多巴胺衍生物(儿茶酚、多巴、去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黏附力的差异,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电子密度和吸附能,表明聚多巴胺拥有强黏附力的主要原因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伯胺官能团和更多的吲哚结构,形成强而多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力。利用快速沉积技术制备聚多巴胺涂层,结合不同尺度基底的结构特性,发展多样化的功能:在硅片表面可以构建高折射率、均匀的聚多巴胺涂层,并首次呈现出绚丽的结构色;在聚丙烯腈超滤膜表面能够制备纳米孔道的聚多巴胺薄膜,表现出优异的水相和有机相纳滤性能;聚多巴胺涂层可以对聚丙烯微孔膜实现亲水化改性,并赋予其抗菌功能;利用聚多巴胺作为中间层,可以在聚丙烯无纺布表面原位诱导生成β-FeOOH,制备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无机杂化膜,表现出优秀的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能,并能够组装成光催化膜反应器;利用聚多巴胺优秀的光热转换能力,赋予密胺海绵自加热功能,自加热功能有效降低原油的粘度并增加其流动性,极大提高疏水海绵对原油的吸附容量,还可以装配成“自加热吸油器”实现连续化处理水面上的高粘度原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对血液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
摘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习惯不佳的现状,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重视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对策  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作为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启蒙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姓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姓名不仅是一个人的代表符号,而且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政治面貌、社会
目的探究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硬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本文从总体、行业以及地域三个层面对我国出口厂商的依市定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就总体层面而言,我国出口厂商确实存在依市定价行为。而从行业层面的实证结果看,不同行
目的了解老年期抑郁症与非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4年3月首次发病于老年期的63例情感性精神病单项抑郁症患者与同期住院的60例非老年期情感性精神
<正>上期的《档案库房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探索(一)》主要介绍了档案库房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本期《档案库房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探索(二)
通过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制备出两种图形化蓝宝石衬底。从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制备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形成机理,制程以及芯片工艺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两种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对GaN基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