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选取哀牢山东麓的新平县为研究区,开展降雨型滑坡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详细分析了滑坡与地质环境敏感性关系,建立滑坡预警指标和多参数综合预警模型,参与研发了滑坡预警分析与发布系统,开展系统运行与校验,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取得成果归纳如下:(1)研究区境内地形高差大,褶皱、断裂发育,地质环境条件易于滑坡发生,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常现,引发了大量的滑坡灾害。在研究区内开展滑坡预警,克服了国家级、省级预警的范围大、精度低等缺点,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2)采用调整后的确定性系数(CF)模型对滑坡与地质环境因子关系进行分析,各因子敏感性最高的区段(分类)是地形高程1500-2000m,年均降雨量800-1400mm,坡度20-30。,岩浆岩岩组,构造影响距500m范围,侵蚀堆积地貌类型等,根据确定性系数(CF)计算结果得出每个因子不同区段(分类)的权重。(3)在因子权重基础上建立了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符合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将研究区分为17617个网格单元,按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敏感性5级分区,评价结果较为合理地反映了新平县域内滑坡灾害的发育特征,并以定量的形式反映了每一单元滑坡发生的可能概率,为预警模型提供基础指标。(4)基于显式统计预警理论,建立了预警指标和多参数综合预警模型,包括敏感性区划、自然村最大潜势度、前期有效降雨与当日激发降雨、前期有效降雨与坡度等指标,并根据模型制定了相应的判定方法与判定指标表格。当前期有效降雨很少或者为0mm,当日激发降雨达到110mm时即发出预警,达到220mm时即发出警报;当前期有效雨量33mm时,当日激发雨量30mm就发出预警。(5)滑坡预警包括预警系统研发、预警会商、预警发布与预警响应等方面。归纳提出了监测点选取与仪器布设原则,根据该原则在研究区选择监测点、布设仪器、建设监测网络,采集监测数据,分析变化趋势,参与系统研发与滑坡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及预警响应等,逐步完善滑坡监测预警体系。(6)系统研发完成后进行试运行与运行,完善预警模型与预警系统。经过对2008-2010年运行检验,3年共发出预警3次,成功预警1次(小团山滑坡),并成功开展应急响应,为县级滑坡灾害防灾避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预警系统同时也有2次空报现象,需要逐步修正完善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