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清VEGF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我国每年急性脑卒中的发病人数超过百万例,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最具重大意义的是VCI是唯一可防治的认知障碍类型。基于这些现状,关于VCI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多集中于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上,如胆碱能机制,载脂蛋白E机制等,但无明确定论。近年来的研究亦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细胞因子与认知障碍存在着相关性,并可能对神经及认知功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但是目前关于二者的研究国内外甚少,且主要集中在VEGF与AD的相关性研究上,关于人脑脊液(Cerebral-spinal Fluid,CSF)中VEGF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有所报道,但是人血清中VEGF水平与VCI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VCI患者(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血清中VEGF的水平,从临床方面探讨其在VC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今后临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并且为VCI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1)实验对象为61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和30例本院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所有实验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置于促凝管中常温离心,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VEGF水平,进行三组之间的比较。   (2)所有数据均以均数土标准差(±s)表示,检验水准α=0.05,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则用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则用Dunnett T3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α=0.05。   结果: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VEGF含量[(5.31±11.49)ng/ml]与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含量[(24.45±22.96)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性痴呆组血清VEGF含量[(9.00±15.66)ng/ml]与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含量[(24.45±22.96)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血管性痴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实验对象血清VEGF水平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029,P=0.785,无显著相关性;MMSE评分: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组与VD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2.43±2.90;11.55±5.38;27.70±2.94,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三组间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血清VEGF水平降低与VCI的发生、发展存在着相关性;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组与VD组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血清VEGF水平与VCI的轻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且血清VEGF水平与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正常对照组智能评分高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组高于血管性痴呆组,说明随着VCI程度的加重,智能评分降低。以上结论为VCI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可以应用外源性VEGF治疗VCI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地震作为重大应激会导致个体产生各种急慢性应激反应,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患病风险。本研究旨在通过胎儿期及婴儿期经历1976年唐山地震应激人群的尿酸值变化及高
目的: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一类发作频繁、每月超过15天且病程超过3月的偏头痛,发病时经常伴有颅神经、胃肠道及自主神经症状。以往诸多研究均证实偏头痛患者存
背景“成人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认为许多成人疾病起因于生命早期的不良因素暴露。在个体发育早期(一般为胚胎期或新生期)接触异常的环境因素,如营养不良和化学毒物等,可引起